超临界二氧化碳中聚(1-乙烯基咪唑)及其配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新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uwujduue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临界二氧化碳是压力和温度均在临界点以上区域的二氧化碳,具备气体的粘度和扩散系数以及液体的密度和溶解能力。在临界点附近,微小的温度或压力的变化都可以引起流体的密度、粘度和溶解度等性质的巨大变化,操作简便。因此,常用此溶剂代替有机溶剂作为聚合反应的介质。此外,二氧化碳无毒、易得、临界条件易于达到,是一种良好的绿色溶剂,适应了绿色化学的需求。随着重金属离子对水资源的严重污染及生物医药的发展,高分子系列吸附剂及聚合物基配合物已广泛应用于对重金属离子和蛋白质的吸附领域。本论文以乙烯基咪唑为单体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合成咪唑聚合物及咪唑-金属配合物,具体工作如下:(1)以1-乙烯基咪唑(Ⅵm)、丙烯酸(A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反应介质,进行沉淀聚合成功合成了交联聚Ⅵm和聚(Ⅵm-co-AA)。考察了反应压力、交联剂和单体浓度对聚合物形貌和组成的影响。当压力为19MPa时,共聚物的比表面积可达101.84m2/g。利用合成的交联PⅥm吸附剂对水溶液中的Cr(Ⅵ)进行吸附研究。考察了溶液pH值、吸附剂用量、Cr(Ⅵ)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对吸附容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30mg/L的Cr(Ⅵ)溶液中,pH为2.0,最大吸附量约302mg/g。,在相同吸附实验条件下,比较了常规方法制备的聚合物与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制备的聚合物对Cr(Ⅵ)吸附能力,发现后者吸附量较大。(2)以单体Ⅵm、BIS为配体和交联剂,AIBN、Cu(Ⅱ)为引发剂和配位中心,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成功合成了交联的PⅥm-Cu(Ⅱ)配合物。考察了反应压力对配合物比表面积和CuSO4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压力为17.5MPa时,所合成配合物的比表面积及CuSO4负载量分别是88.4m2/g和13.1%。经重复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测试,PⅥm-Cu(Ⅱ)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电化学活性。在氧化剂H2O2存在下,PⅥm-Cu(Ⅱ)配合物对苯酚有催化活性。当H2O2浓度为8.0g/L时,苯酚的转化率可达93.4%。(3)以Ⅵm为配体,BIS为交联剂,AIBN为引发剂,Fe(Ⅲ)为配位中心,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合成了交联的PⅥm-Fe(Ⅲ)配合物。考察了反应配比、反应压力和交联剂用量对配合物合成的影响。并对样品进行了红外FTIR和XRD等测试,表明Fe(Ⅲ)与聚合物成功配位。考察了压力、交联剂、BSA初始浓度、吸附时间、溶液pH值对配合物吸附BSA的影响。研究发现,PⅥm-Fe(Ⅲ)配合物效果较好,吸附量可达660mg/g,在BSA的分离和医药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正>测量不确定度定义为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定值的分散性,是判定测定结果质量的依据,一切测定结果都具有不确定度,测定结果的可用性很大程度取决于其不确定度的大小〔1〕。本
“由于今年生产的量不多,我们的枸杞辣椒没有投入市场,但在中阿博览会上将有部分产品与市民见面,并借此平台走出国门。”宁夏沙湖清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学保说起他新诞生的“
建筑带肋螺纹粗钢筋螺纹连接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技术,因其接头稳定可靠、连接强度高、工艺简单、施工便捷、环保性能好等优点,得以推广应用.螺纹套丝机是该技
在我国现有的7000万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占3000万,重大疾病已成为横亘在贫困人口脱贫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因此,抓好医疗扶贫,就是抓住了“十三五”期间“精准扶贫”的主
对环己醇合成环己酮的实验进行了改进,以FeCl3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并加入冰醋酸、浓硫酸提高氧化剂的氧化性。考察了氧化剂H2O2的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环己酮收率的
期刊
通过分析钛合金结构件的腐蚀性能及产生腐蚀的几种可能情形,详细探讨了钛合金紧固件腐蚀的原因。着重阐述了钛合金紧固件的腐蚀控制技术和控制思路,提出了钛合金紧固件缝隙腐
<正>社会道德风尚、社会秩序与经济增长不是简单的直线对应关系,中间有着诸多复杂的变量"仓禀实",是否必然会"知礼节"在这一问题上,始终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第一种是同步增
目的探讨安全管理路径在儿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儿科的560例PICC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日期将
【目的】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研究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后鼻腔-鼻窦的气场参数特点。【方法】从30例健康青年人中,通过鼻内镜、鼻声反射测定仪及CT检查,严格筛选出一例研究对
上海市为适应医疗保险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从优化医保公共服务的目标出发,通过规范服务标准、延伸服务模式、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载体等方式,努力提升医保经办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