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钼/钨热电子发射材料显微结构及其性能表征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wocaonima3344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高分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稀土钼/钨阴极材料的显微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利用本课题研究组设计研制的电子发射测量仪对La2O3-Mo,La2O3-Sc2O3-Mo,La2O3—Y2O3-Mo三种阴极(以下称镧—钼阴极、镧钪—钼阴极、镧钇—钼阴极)的发射性能进行了测量;利用经改造后的俄歇电子能谱仪“原位”分析了发射性能较好的镧钪钼阴极在不同温度下表面活性元素的变化情况。最后探讨了材料微观结构、活性物质的表面扩散及其与发射性能之间的关系。 对镧—钼阴极、镧钇—钼阴极、镧钪—钼阴极的发射性能进行了测量分析,发现复合稀土添加钼阴极的发射性能好于单元稀土添加钼阴极,镧钪—钼阴极的发射性能好于镧钇—钼阴极的发射性能。 利用高分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稀土—钼阴极和稀土—钨电极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发现基体晶粒大都为等轴晶,在晶界处偏聚着微米级的稀土氧化物,仔细观察基体晶粒内部,可以发现有许多弥散分布的纳米级小颗粒,尺度范围从几十纳米到二百纳米不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是富集稀土的第二相,通过衍射花样标定,判定这种纳米第二相是稀土氧化物。上述研究表明不论是在稀土—钼阴极还是在稀土—钨电极中,稀土氧化物的存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微米级的颗粒偏聚于晶界处,另外一种是弥散分布于基体晶粒的纳米小颗粒。 分析发射实验前后阴极表面的形貌和成分变化,观察到,在发射过程中,高温,高电场作用下,阴极表面发生了回复和再结晶过程,表面组织微晶化,同时发射实验后稀土氧化物在表面的分布均匀。AES深度剖面分析表明发射性能的提高是与发射过程中超额稀土元素的产生相对应的。 通过改造美国PHI公司的PHl550俄歇电子能谱仪,实现了试样的“原位”加热和分析。利用该系统完成了镧钪—钼阴极随温度升高表面活性元素富集偏聚的实验,结果表明元素镧在1000℃时,向表面扩散比较明显,同温度下氧含量也是同步增长的。而在高于1250℃时,镧含量依然上升,而氧含量变化已经不大,故可以认为这是超额镧生成的温度,元素钪在从800℃加热到1290℃,其含量基本没有变化,说明在这种材料中,钪元素向表面的扩散不明显。 最后讨论了材料微结构、活性物质扩散以及阴极发射性能间的关系。阴极表面的空隙有利于活性物质的扩散;纳米尺度的稀土氧化物自身能量高,易于克服扩散激活能而进行扩散;发射过程中阴极表面的微晶化使表层晶界增多,活性物质扩散通道增多,利于扩散进行。体内活性物质向表面的快速扩散使在一定温度下,阴极能够维持一定覆盖度,故阴极的发射性能也会有较好的发射稳定性。
其他文献
该文系统研究了Ti-14Al-2Zr-3Sn-3Mo-0.5Si(at%)新型近α合金中α相(TiAl)在不同热处理制度下的析出规律.研究首次观测到钛合金中具有针状特征的α相析出以及同一原始α相晶粒
耕作过程中,牵引力、变形力和土壤应力等多种力相互作用。详细研究不同环境下力的相互作用机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耕作过程。影响上述力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土壤类型、土壤物理性质
该文研究了喷射成形中试设备的设计思路及喷射成形制备棒状和板状材料的工艺参数,并用此技术与其它工艺相结合制备了几种合金材料,同时研究了它们的微观结构与性能.1.喷射成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能源转换技术。SOFC中低温化是该项技术的发展方向,在SOFC中低温化的发展过程中,对SOFC材料的性能有较高的要求,
随着西部油田进入机械采油阶段,深井与超深井抽油的需要将日益迫切,进一步研制超高强度抽油杆,提高抽油杆的强度和疲劳性能,改进抽油杆的制造工艺,已被确定为中国今后有杆抽
随着我国石油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已成为世界钻井最多的三大国家(美国、加拿大、中国)之一。在钻井和采油、气的过程中,套管和油管是最主要的施工材料,油套管(油管和套管
该课题通过对苷蔗生长情况的调查和对进口样机整杆式甘蔗收割机B80-130的田间试验情况的分析,以及现有样机存在的问题,确定能够收获倒伏甘蔗的收割机的设计参数和基本要求.为
聚亚苯基苯并二噁唑(PBO)具有高强度、高模量、高的热氧稳定性和环境稳定性.其性能几乎超越任何现有高性能高分子纤维,因而被誉为"纤维之王".这主要源于它的直棒状芳杂环特殊
该论文综合运用金属弹塑性变形的专业知识、数值模拟知识以及计算机应用和开发知识,以现有的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作为二次开发平台,开发出适用于带芯棒钢管拉拔过程
自古以来,农业科学技术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农业科技的发展,也象征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农业生产力的提高。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信息化理念逐步渗透到农村科技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