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及代际差异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owell_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2009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农民工权益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调查数据,本文对珠三角和长三角六个城市的农民工身份认同状况进行研究,重点关注农民工身份认同状况以及代际间的差异。研究发现,农民工在选择“工人”还是“农民”身份时,总体上已经逐渐趋向工人,而且新生代农民工比老一代农民工更倾向工人认同,身份认同存在代际差异。  本文分别从人力资本、职业素养、工作融合程度、组织联系、社会网络等方面考察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人力资本、职业素养、工作融合程度影响着农民工对工人身份的认同,具体为,职业素养高、工作融合程度好,就越认同工人。而新生社会网络、组织联系和城市体验对农民工认同工人身份没有显著作用。并且,通过分组模型发现,影响身份认同的因素存在着代际差异,乡土记忆、人力资本和经济收入、组织联系针对不同群体的作用大小和效果不同,乡土记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人认同有显著作用而对老一代没有,人力资本和经济收入对老一代选择工人身份有显著作用而对新生代没有,但是组织参与只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人身份认同产生显著作用。经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作用效果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禀赋特征所致,也就是农民工群体内部出现了代际的分化而导致了代际的差异,也就是说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体特征遭遇到具体情境时,将会呈现出和老一代不同的状况,当农民工群体内部出现分化时,对同一个自变量的分析应该分群体进行。可见对农民工的身份认同研究不仅要关注不同因素的影响,更要关注代际的差异。
其他文献
文化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变化,未婚生育现象作为文化的产物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本文将主要从文化角度对农村未婚生育进行分析,介入到 G村村民的生活中,以 G村未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国内首次推出了“立草为业”的概念;1992年国务院发布的的报告,做出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要将传统的粮食
杂交玉米种子是我国种子经营的主要作物之一,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用户信誉和企业效益,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实施和我国加入WTO的临
我国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面,出现了一种近似真空的局面。面对这样的困境,农民并没有被动地接受现实,而是发挥能动性,自发地组织起来解决身边的问题,满足自身的需求。当前关于农
智能变电站是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延伸,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借助智能组件构建“三层两网”体系的综自站的升级。本文从运维专业
每年我国军队都会将一部分军队干部转业到地方,这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为地方输送了很多专业技术人才。我国自2001年颁布《军转干部安置暂行办法》后,计划分配和自主
近几年,七台河市在“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坚持发展绿色特色农业,以良种化工程为切入点,通过推广名、特、优、新品种,保证了全市绿、特色农业的稳步发
于2002年对抚顺市辖区内水污染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抚顺市COD排放总量为5.8万吨,入浑河总量2.7万吨.氨氮总排放量为0.7万吨,入浑河总量0.2万吨.分析了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
1兵团种子产业化现状rn“九五”期间,兵团粮油生产连续获得丰收,这主要得益于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结构的调整.而科技进步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优良品种的推广使用.据统计,“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