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31B/AA6063复合棒材挤压剪切制备工艺及组织性能研究

来源 :重庆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he_88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Deform-3D软件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对AA6063/AZ31B双金属复合棒材挤压剪切制备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首先是分析了在成形过程中的网格变化、温度的场分布情况、应力应变情况、以及各工艺参数对载荷以和温度场分布的影响情况等;紧接着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理论成形最优工艺参数;最后通过物理挤压实验制备复合棒材,利用先进的材料组织性能表征手段对复合棒材进行了界面结合层形貌、微观织构以及力学性能(显微硬度、结合强度)的测试与分析,结论如下:一、通过对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知:在挤压加工制备复合棒材的过程中坯料的网格变化、温度场分布、应力应变分布主要受到来自模具结构的影响,并且外层材料的形变也相对要滞后于内层镁合金;运用正交试验方法讨论了不同挤压温度、挤压速度、摩擦因子等对成形载荷影响程度从而来确定最佳工艺参数,最后得到影响程度的排序依次为:挤压温度>摩擦因子>挤压速度。即理论最优挤压工艺参数为:挤压温度390℃、挤压速度1mm/s、摩擦因子为0.1;二、通过对物理实验制备的制件进行分析发现,实验所得制件前端出现明显分层现象,即挤压过程中内层镁合金会先挤出一部分,通过对制件截面观察发现,普通挤压制件结合层处存在明显缝隙,而挤压剪切制备的制件截面无明显缝隙且制件外层包覆材料厚度分布不均匀。三、通过SEM、EDS分析测试发现:相同成形工艺下,温度对两种材料的复合具有促进作用;相同挤压温度下,挤压剪切工艺更优于普通挤压工艺制备双金属复合棒材。本次实验中界面结合最优的为390℃下挤压剪切工艺所制备的复合棒材界面结合层微区,微区厚度约为32μm,稳定层约为15μm,并且各部分微区厚度均随温度上升呈增加。普通挤压制备的复合棒材并未发现有稳定层形成,且微区厚度呈现无规律化。两种工艺下近镁侧为Al12Mg17,近铝侧为Al3Mg2;四、通过对挤压剪切成形工艺下所得制件不同区域的组织演变(EBSD)分析测试发现:成形过程中坯料沿挤压方向具有较好的受力效果;成形过程中铝合金由于挤压加工中难发生再结晶因此成形制件中的再结晶区域较镁合金低。并且成形前后的铝合金特征织构发生了转变;挤压剪切成形对于提高镁合金的塑韧性具有促进作用;五、通过对挤压剪切工艺下复合棒材的显微硬度分析测试发现;对成形棒材进行显微硬度测试发现,镁侧的显微硬度约65HV,结合层硬度约为221HV,铝侧硬度约为92HV。通过推出试验发现,复合棒材在不同区域所表现出的结合强度各不相同,其表现的性能也各有差异。其中最大剪切强度达到36.32MPa,最小的剪切强度值为11.01MPa。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汽车和飞机的普及,汽车和飞机成为了现在必要的代步工具,而轮胎作为它们的必要元件,若不及时进行检修和更换,极易造成安全事故。目前对轮胎的检修和拆卸主要是利用传统人工方法,该方法耗费人力物力,极其不方便。同时随着视觉技术快速发展,让基于视觉的自动化轮胎检修和拆卸成为了可能,然而目前只有利用视觉技术对轮胎缺陷和商标的检测,所以本文提出了基于单目视觉的轮胎识别与定位方法,为后期的自动检修和拆卸轮胎
近几年,多智能体系统的蜂拥控制引发了各个领域的关注和研究,其对应的蜂拥控制算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分布式控制理论的发展,研究成果更是广泛的应用在海底自治潜艇、无人机编队、水下机器人编队等方面。蜂拥运动是有群体共同目标,大量个体相互作用的群体行为。本文针对智能车队通行效率与安全性问题,设计基于多智能体位置信息的多智能体蜂拥控制算法,然后将其应用于智能车队中,并设置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典型场景联合仿真对算法
位移传感器是诸多高端装备中的重要组成部件,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磁场式时栅位移传感器的信号主要采用一种“鉴相"的信息解调方式,其对行波信号的质量要求较高。目前该类型传感器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感应线圈和激励信号线圈间存在寄生电容,信号容易窜扰;其二,极对内误差通常含有4次谐波成分;其三,绝对式磁感应时栅传感器结构复杂,体积较大。基于以上原因,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磁阻复合调制的绝对式
高熵合金作为一种新型多主元合金材料,打破了以一种或者两种元素为主要元素的传统合金设计理念。最初提出的高熵合金存在强韧化性能的共存问题,但通过合金成分设计可在高熵合金中激活相变诱导塑性(TRIP)效应,优化了高熵合金的强韧化协调性能。另外,掺杂高硬度陶瓷颗粒的复合材料可实现高耐磨性能。鉴于此,本论文将基于一种良好强韧化性能的TRIP型高熵合金,掺杂陶瓷颗粒,设计一种能够同时提高强韧化和耐磨性能的高熵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汽车市场的保有量日益增高。与此同时,能源消耗及环境的污染问题也表现越来越严重。在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白车身进行轻量化设计优化,是有效解决能源消耗及环境污染问题的途径,最终较好的实现节能减排。目前,对汽车进行轻量化优化较为成熟的技术路线主要有三个:对车身结构尺寸的优化,采用新型材料的优化以及对新型成型工艺的优化。本项目车型以BIP白车身为研究对象,采用灵敏度分析法
创伤性脑损伤是道路交通事故中导致人员伤亡的主要损伤形式,研究结果表明因重度创伤性脑损伤导致人员死亡占道路交通事故总死亡人数的比例超过30%,严重危害着国民生命安全。因此,厘清碰撞载荷与脑损伤生物力学特性,从而为人员防护装备、汽车安全技术的开发和汽车安全相关法规的完善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研究计入脑神经纤维特征的颅脑模型跨尺度耦合建模方法,完成颅脑-神经纤维
地震勘探技术是油气资源勘察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通过分析获得的油气勘探信号有助于分析地下的储层环境。油气勘探信号的解释研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引进新的技术手段,摒弃了之前通过人工进行信号解释的方法,在客观性与准确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勘探区域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准确的分类有助于解释人员了解地下结构,因此高精度的信号处理与信号解释对油气勘探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油气勘探信号解释研究的背景意义,对现
随着无线充电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Wireless Rechargeable Sensor Networks,WRSN)已受到广泛关注,采用无线充电技术能够对网络传感器节点及时补充能量,克服恶劣环境或人为等因素导致的节点能量不足,从而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由于水下环境恶劣和复杂,人们很难对水下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电池进行定期地维护和更换,从而导致节点因为电池能量耗尽造成的网络
航空发动机叶片是飞机的高精密核心零件,其加工轮廓精度和表面质量对其服役环境下的气流动力性能和疲劳寿命等影响巨大。如何提高航发叶片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一直是航空制造业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目前,砂带磨削已成为保证叶片型面精度和表面质量的一种最终加工工艺方式,但其柔性磨削的特点以致很难保证叶片材料的精准去除。针对前序工艺铣削加工后的叶片精度差、余量分布不均匀的问题,砂带磨削工艺无法通过控制刀具几何位置来
本文以典型的再结晶退火态商业纯锆板材(Zr702)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基于场发射枪扫描电镜(FEG-SEM)的电子通道衬度(ECC)成像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分别对激光表面处理(LST)、50%轧制和退火(于550°C保温10-600 min)后样品表层和心部区域的微观组织特征演变进行细致地表征,并探究了激光表面处理-轧制退火(LST-RA)工艺制备梯度等轴晶的形成原因,还探讨了不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