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文体研究

被引量 : 23次 | 上传用户:feifei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尚书》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典籍之一。经学时代,它拥有着崇高的经学地位,成为历代学者潜心研究的对象,研究中心是阐发义理与溯源辨伪。经学式微以后,《尚书》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角度也日益增多。就文学而言,研究中心是《尚书》的文学性及其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这方面研究成绩斐然,也达成许多共识。然而关于《尚书》的文体,似乎还停留在传统“六体”的研究范畴,没有能够引起学者们的注意。除谭家健先生独具慧眼地提出“《尚书》体”这一概念以外,尚无学者厝意于此。本论文即尝试对《尚书》文体进行较为全面的描述与阐释。对于“文体”,学界存在诸多解释。综合各种解释,我们对“文体”的界定是:文体是指文章的整体,由三个层面构成:底层、中间层和表层。文体的底层指文体的交际或审美功能,中间层指文体的表现或表达手段,表层指文本的话语序列。底层决定中间层,中间层表现为表层,文本的话语序列虽然处于表层,但它是文体特征最直观的表现。三个层面的划分主要是为了分析方便,实际情况中,三个层面紧密相联,不可分割。全文分四个部分共六章来分析《尚书》的文体。第一部分为第一章,分析《尚书》文体的底层,即它的交际功能。这一部分以《尚书》“六体”作为突破口,分析《尚书》文体的功能。着重阐述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尚书》的“六体”是指“典”、“谟”、“命”、“誓”、“训”、“诰”,将这六种名称当作并列关系一起提出的时间,并不是《尚书》形成之初,也不是《尚书》学大行其道的两汉,而是伪古文《尚书》出现的东晋。研究认为:《尚书大序》正式提出“六体”与中国古代文体学在魏晋之际的长足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伴随着日益发展的“辨体”传统,引发了关于“六体”说一直延续至今的争议。其中争议最多的是孔颖达继“六体”之后分出的“十体”,“十体”之说几乎无人认可,但也无人超越。研究认为:孔颖达“十体”中的前六体分类方法与传统文体学中“因文立体”的分类方法是一致的,孔颖达的失误仅在于“贡”、“歌”、“范”、“征”这四体的“因名立体”,历代学者对“十体”的评价有失公允。结合《周礼》、《逸周书》等先秦典籍对“六体”的功能进行仔细考释,分析各体“以言成事”的社会功能。研究发现:西周时期,这些文体的功能和应用范围远远超过《尚书》所涉及的六体,并且“典”也不同于其它五种文体,它是涵盖多种文体的开放式的集合,谟、诰、命、誓、训诸体皆可奉之为“典”。论文同时指出,在“掌书以赞治”、“顺书以造士”的致用原则影响下,《尚书》中“六体”的原有功能已经消弭,彰显的是这些篇章的书教功能,《尚书》的整体性即表现于此。第二部分是第二、三、四章。这一部分讲《尚书》文体的表层:话语序列。语言是一个静止的系统,只有被使用以后才转变为话语,话语是指语言运用后的言语,序列是指话语语义的排列模式,故将话语序列分为三章论述。第二章,以“佶屈聱牙”为突破口,指出“佶屈聱牙”是一种历时的《尚书》语言特点。在共时层面上,《尚书》的语言是明白晓畅的,这与《尚书》语言具有区域方言和西周雅言双重特性紧密相关。《尚书》语言既是区域方言又是西周雅言,在西周时期并不矛盾。“佶屈聱牙”在文本中的具体表现是:古奥艰涩的词汇、细密罕见的通假、超乎常规的省略、上古汉语的语序,这些表现共同构成了《尚书》“佶屈聱牙”的历时语言特点,同时也形成了《尚书》独特的“高古奇崛”的语言风格。第三章,分析《尚书》的语体。语体是从西方现代文体学借鉴过来的概念,但中国古代文体学中已经有所论述,只是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曹丕的“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讲的其实就是语体问题。语体是适应不同交际功能、不同题旨情境需要而形成的运用语言的体系。《尚书》语体的“常规”是:使用单音节词、使用散句、句不协韵、语义直陈,《尚书》语体的“偏离”是:使用复音节词、使用整句、部分协韵、使用比喻。在“常规”与“偏离”的对比中,《尚书》简质而不刻板的语体风格(通常我们也表述为语言风格)得以形成。《尚书》所运用的许多词汇在言文分离后进入了文言系统,为后世创作所沿用,我们以成语为例说明《尚书》语体的影响。第四章,分析《尚书》的语篇。语篇不是形式单位,而是语义信息单位,在文本中的表现即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刘勰“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讲的就是语篇问题。语篇是一个一个信息单位组织而成的意义链。这个链条的系联,依靠的是“衔接机制”。《尚书》中较为齐备的衔接机制是《尚书》尽管“览文如诡”却“寻理即畅”的重要原因,语篇的递归则是形成语篇整体结构的重要方式。《尚书》形成的衔接机制成为后代散文构建语篇的重要基础,我们通过《论语》与《尚书》的比较来分析《尚书》语篇的影响。第三部分是第五章,这一部分论述《尚书》文体的中间层,即《尚书》文体功能所决定的表达方法。《尚书》多为诰命之辞,其特征是“论事”。《尚书》“论事”表现出直言不讳的特点,这一特点由诰命的文体功能所决定,因为诰命的目的便是“以言成事”。在直言不讳的同时,《尚书》的“论事”还运用一些议论方法来增强“论事”的效果,这些方法主要有:以史论今、正反对比、比喻论证、引征论证。此外,《尚书》中还存在着不少带有叙事性质的作品。它们虽然还不能算作是成熟的叙事作品,但已经具备了多种叙事元素:时间、事件、情节、描写、对话等等,这些元素是萌芽状态的甲骨叙事走向日趋成熟的史传叙事的必要过渡。第四部分是第六章,这一部分主要讨论历代学者关于《尚书》文体影响的论述。本部分以“文源五经”说为突破口,由此分析《尚书》文体的影响。“文源五经”说与中国经学的隆盛不衰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种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阐释文体源流关系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体学有着突出的影响,正所谓“千古不易”。这是一种既有机械盲目之弊又有明晰源流之利的学说。在“文源五经”说的影响下,历代学者关于《尚书》文体影响的论断层出不穷,其中许多系联有待甄别,也有许多系联合乎史实。
其他文献
纵观中国舞蹈发展历程的特殊性及文化流变的相对复杂性(南宋以后,传统古典舞已渐渐融入戏曲而失去独立品格),如今存在的“中国古典舞”,乃是今人对中国传统古典舞蹈的复兴与
庭园是住宅建筑空间的基本组织手法之一,有其独特的空间构成特征,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之后,仍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居住区之中。本文的研究从现代庭园和传统庭园两方面展开,
针对传统卡尔曼滤波法在钒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估算中将电池内部模型参数作为恒定值,而导致误差增大的缺陷,该文使用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在
创新人力资本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模式,理顺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收益关系。充分发挥企业在人力资本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长期的人力资本发展
目的通过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探讨其复发相关因素及椎管减压椎间植骨钉棒内固定为主要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08-8-2012-6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现代企业所采用的三种先进薪酬管理模式的优点,并着重介绍了加强对宽带式薪酬的认识,注重对团队领导的素质培养、掌握全面薪酬的核心,完善相关激励措施、
社区建设在实质上是一个社区成员参与和共享的社区发展过程。社区自治成为社区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终极目标。居委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随着网络的不断融入有了显著的提升,与此同时,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计算机网络技术推广过程中主要的障碍,
<正>1985年3月,朗艾克召集了以"陶瓷变化性的社会及行为来源"(Social and Behavioral Source of Ceramic Variability)为主题的高级研讨会,陶瓷民族考古学是本次研讨会的焦点
"宽恕"这一心理现象并不仅仅如学界目前所研究的那样只存在于个体之间,其亦存在于群体中,以国家为例,赦免制度正是国家作为受害人对侵害人即犯罪人做出"宽恕"在法律层面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