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硬质合金复合齿及其钻头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冲击凿岩用的潜孔锤钻头、钎头以及牙轮钻头等,其切削具一般都采用YG类硬质合金柱齿,由于硬质合金的耐磨性相对较低,在钻进坚硬岩层时,钻头的寿命和钻进时效都很低; 金刚石超硬复合材料钻头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钻井工程,但由于其抗冲击性能较差,不适于冲击凿岩钻进,只能用于回转钻进。砂卵砾石地层的钻进,一直是钻探工作者想要解决的难题,地层复杂,钻进过程中钻头即要承受岩石的磨损,又要承受岩石的冲击; 其他钻头及钻进方法应用效果也不十分理想,使用普通硬质合金球齿,对一般卵石地层有一定的适应性,但遇到大的漂石时,钻头切削齿损坏严重而不进尺。为了解决潜孔锤钻进硬岩以及砂卵砾石地层钻进的难题,研制一种具有较高耐磨性,同时又具有较高抗冲击性能的复合材料,来替代传统的硬质合金齿,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对金刚石(CBN)—硬质合金复合齿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1)如何解决金刚石(CBN)在高温热压烧结过程中的热损伤问题; (2)以廉价铁代替昂贵的钴作为粘结剂的胎体配方; (3)解决复合齿烧结模具的材质与结构优化设计问题,以降低复合齿加工成本,提高复合齿机械性能; (4)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添加方式、数量对复合齿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本文总结并综合分析了国内外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烧结体的制造方法,在这些理论和导师的正确指导下,解决复合齿的结构、配方和制造工艺流程中的难题,利用低温活化热压的方法,成功研制了金刚石(CBN)—硬质合金复合齿,利用金刚石与立方氮化硼表面金属化,解决了高温热压烧结时对金刚石的热损伤问题以及金刚石、立方氮化硼与基体结合包镶问题,同时通过合理添加稀土方式和添加量,基本解决以铁代钴复合齿技术难题。由于金刚石(CBN)是非金属,与一般金属或合金间有很高的界面能,即使在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下,金刚石表面也不能被低熔点金属或合金所浸润,小颗粒的金刚石只是仅仅机械被包镶于金属胎体中,而不是被冶金焊接,其粘接性差。由于金刚石(CBN)—硬质合金复合齿的烧结温度在1050℃左右,对普通金刚石的热损伤严重,大大影响了复合齿的性能。本文通过金刚石(CBN)表面采用镀覆技术(真空蒸镀W、化学镀Ni-W-B、Ni-W-P)解决了上述难题,使复合齿的性能得到了保证和提高。通过对超硬复合齿烧结模具的结构和材料优化设计,大大降低了复合齿的加工成本,提高了其机械性能,有利于优化烧结参数(烧结压力、烧结温度、保温保压时间)和复合齿结构的优化。陶瓷烧结压头的使用相对于石墨压头,模具寿命提高了20多倍,复合齿加工模具成本降低超过了100%,同时使复合齿的抗弯强度、磨耗比、抗冲击韧性大大提高,
其他文献
斯图亚特早期是英国历史上社会腐败现象较为突出的时期,而腐败现象又主要体现在社会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海军的经营过程中。 在社会政治领域中,上层贵族和官员拥有对官职
目的:比较HPLC法与UV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克肟分散片的溶出度值,并从中选择适宜的方法。方法:HPLC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10%四丁基氢氧化铵溶液-乙腈(72∶28),流
<正>中国从来都不缺少汽车相关行业的展览,但是能够与日新月异的汽车工业相匹配的前沿技术展览却是凤毛麟角。2018年10月22—24日即将在上海召开的FUMOTec——上海国际汽车工
论文结合开阳磷矿用沙坝矿1120开拓工程的具体情况,探讨了将原来的在底板中的开拓巷道改到顶板中进行这一技术问题,并对白云岩中的爆破参数进行优化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及实践
科技的发展导致企业间的竞争已转化为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资源,员工胜任力成为区分绩效优劣的源泉。企业开始从全新的视角审视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并将人力
随着我国遥感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光谱仪和成像光谱仪被送入太空,广泛地应用于军事、民用以及科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都反映在紫外-真空紫外波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革命的推动下,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范围内的结构调整以并购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民营企业的并购活动在中国的产
信息系统的投资已经成为当今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严峻问题。一方面,企业信息系统规模的增大促使其逐渐成为提高企业价值和发展潜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吸纳教育学理论的观念、学说、原理和模型等,指导了数字化课程程序设计、内容制作和编辑流程。教育发展理论能为数字化课程的开发树立理念;课程论和教学论能为数字化课程的开
本文以乌江悬索桥为工程背景,针对已有悬索桥分析理论(弹性理论、挠度理论和有限位移理论)进行了综述比较,选用其中较为先进、精度高、适用范围广的有限位移理论,并利用通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