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排斥对亲群体行为的影响——权力感的调节作用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eoneone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排斥是指由于为某一社会团体或他人所排斥或拒绝,一个人的归属需求和关系需求受到阻碍的现象和过程,有多种表现形式,如排斥、拒绝、孤立、无视等。社会排斥会对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比如导致消极情绪体验,降低积极情绪和自尊水平,损害个体的身心健康。同时被排斥者也会减少帮助意愿,甚至表现出攻击倾向,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隐患。而渴望归属于一个社会群体、被所属的社会群体接纳,和他人形成积极、稳定、持久的社会关系,是人类最基本、最普遍的需求之一,所以被排斥者也会表现出对于重建社会关系的强烈兴趣以及更多的亲群体行为倾向。被其他群体成员排斥的人甚至会有意识地做出一些亲群体行为来表现自己对群体的忠诚及价值,他们会刻意做出为群体牺牲或者奉献的行为,并为群体任务而努力,更多地贡献自己的力量。探索社会排斥对亲群体行为的影响,对研究个体与群体的相处模式与行为应对策略,以及组织团体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探讨它背后的影响机制。
  权力是群体结构中的一个基础性成分,根据权力感的接近—抑制理论,高权力感个体激活行为接近系统,增强对奖励与目标的追求和敏感性,表现出更多的趋近行为;低权力感个体激活行为抑制系统,增加对威胁、损失等消极信息的规避,表现出更多的回避行为;这两种行为倾向与社会排斥后个体的两种应对行为方式相一致。根据前人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排斥对亲群体行为的影响可能与个体的两种动机:促进定向与预防定向有关。采取促进定向的个体以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倾向以改善他们所处的境况,包括做出对群体有益甚至是冒险行为;采取预防定向的个体更容易知觉到威胁等信息从而表现出回避倾向,减少与群体的互动与帮助行为。而权力感的高低与这两种动机的激活有关,高权力感与促进定向有关,低权力感与预防定向有关。因此,本研究探讨权力感对社会排斥与亲群体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为当前的社会排斥与亲群体行为研究提供新视角。
  研究一通过问卷调查法,初步探讨社会排斥对亲群体行为的影响。以自然群体(社会在职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排斥量表与亲群体行为量表通过发放问卷共得到有效样本240名。结果发现,社会排斥与亲群体行为显著正相关,个体社会排斥感知越高,其亲群体行为越高。
  研究二采用实验法操纵社会排斥考察社会排斥与亲群体行为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权力感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通过相互认识范式操纵社会排斥及一般权力感量表测量被试的特质性权力感水平,结果发现,社会排斥与社会接纳情景下的亲群体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并且权力感在社会排斥与亲群体行为关系中存在显著调节作用,社会排斥促使高权力感个体表现出更高的亲群体行为,而对低权力感个体无显著影响。
  研究三通过实验室操纵权力感的方式,即权力操作的回忆范式,采用2(排斥类型:社会排斥vs.社会接纳)×2(权力感水平:高vs.低)被试间实验设计探究权力感在社会排斥与亲群体行为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社会排斥与权力感的交互作用显著,重复验证了权力感在社会排斥与亲群体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
  基于以上研究,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社会排斥感知与亲群体行为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2)特质性权力感与实验室情境下操纵的个人权力感均对社会排斥与亲群体行为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3)在社会排斥对亲群体行为的影响中,只有当被试的权力感为高水平时,社会排斥才对亲群体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社会接纳条件下,高权力感与低权力感被试的亲群体行为无显著差异。
其他文献
个案量刑公正不仅是深刻的法哲学思辨与拷问,更是司法实践中的重大疑难问题。任何个案量刑公正实现的路径,均需以“个案量刑公正究竟何谓”之“元问题”的认知作为理论基础。国内对于影响个案量刑公正的因素,基于量刑是定罪之后的一个环节现已成为一个共识,所以对影响量刑因素的往往只从量刑阶段出发进行分析,这样就把定罪与量刑环节的天然联系人为的割断了,因而对影响量刑公正的因素分析过于片面与表面。本文将量刑视为一个从
盗窃罪、诈骗罪、侵占罪是社会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传统侵财型犯罪,在实践中发生的案例,大多可以根据行为方式及构成要件作出明确的区分。但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情况,窃取和欺骗等犯罪手段往往相互交织,所以对此类案件的定罪量刑司法实践中尚存在一些争议。本文认为除了法律规定自身存在不明确的他因素外,学界对于诈骗罪中处分行为的认定,以及盗窃犯罪中“秘密窃取”等要件要素的认识差异,造成了司法实践的持续困惑。因此如何正确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以及政府近年来发布的相关补贴政策的落实,电动汽车的购买率日益提升,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却不容小觑,那就是如何回收利用报废的电动汽车电池。目前来看,虽然车用动力电池的报废处理逐渐形成规模,但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并且随着人们逐渐认识了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的销售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同时,对于充电设施建设的需求处理以及电池的规划处理问题也不得不开始关注。新兴
消费合同是学术上对当事人一方为消费者的合同的总称.如果消费合同中包含有涉外因素,例如当事人的住所在不同的国家、合同的缔结地在外国、合同的标的是位与外国的物或需在外国实施的行为等,就有可能成为国际消费合同,从而产生合同应受哪一国的法律支配的问题.在消费合同中,卖方拥有比消费者强大的多的谈判力量.如果不对合同双方的意思自治进行限制,卖方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把任何条款强加入合同中,这将造成对消费者极为不利的
分类号密级___________________UDC学号21951089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南方航空实施新租赁准则的案例研究李诗恬指导教师姓名:杨兴龙
学位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是鲍德里亚思想的结晶,闪烁着思想的光芒,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总是令人深受启发的,对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研究,更是值得的。本文对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从这一理论产生的经济、文化社会条件和其理论渊源出发,对消费社会理论的概念进行了解析,对其特征进行了归纳,在此基础上,以客观的、辩证的态度对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进行了分析,最后以这一理论对我国当前发展的现实意义为落脚点。本文主
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依赖于公法对个人信息的定位。在公法与公法理论上,有两种看待个人信息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个人信息权是一种基本权利,个人信息应当受到法律的确权保护;另一种观点则将个人信息视为他人言论自由的对象,个人信息的自由获取与使用受到法律保护。但这两种观点都无法从整体上理解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权的观点忽视了个人信息的自由流通属性与公共属性,而个人信息作为言论自由对象
中国人口正在快速老龄化。202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达2.64亿,占人口总量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1.9亿,占13.5%。121世纪中叶以后,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可高达30%-50%。人口老龄化将对我国代际赡养关系和老年人的养老带来空前严峻的挑战。老年人由于生理机理衰退,劳动参与率和劳动收入将逐步减少乃至丧失,另一方面他们的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营经济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走到了现在,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依托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高其竞争力,向社会证明其存在价值,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据全国工商联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民营经济对我国的GDP贡献总量超过了60%,这一数据的公布,再一次引起全社会对民营经济的广泛关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民营经济也在其发展过程中暴露出
学位
充足的睡眠对我们身心健康、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生活中人们常常由于工作、学习、生活习惯等原因自主地减少睡眠时间。而由于睡眠不足对主观困倦的影响较小,人们常常低估其给认知带来的影响。实际上,在睡眠研究中,已经一致地发现睡眠不足会使警觉性下降。但是睡眠研究领域中,睡眠模式改变对认知影响的相关研究非常少。因此,人们是否能适应长期的睡眠不足,而且是否不同水平的认知功能以及相应的事件相关电位都对现实生活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