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区基桩下伏溶洞顶板竖向承载机理及其试验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lowunc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西部地区岩溶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桩基础在岩溶区中应用广泛。由于基桩下伏溶洞的存在,加大了基桩设计与施工难度,容易造成工程质量及安全问题,严重制约岩溶区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有必要开展岩溶区基桩与溶洞体相互作用关系、承载特性与破坏机理以及溶洞顶板的稳定性研究。本文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岩溶区基桩竖向承载机理及其设计计算方法研究”(项目编号:51278187),对岩溶区基桩及其下伏溶洞顶板做了如下研究工作:首先,归纳了影响岩溶基桩竖向承载机理的几个主要因素,分析了岩溶区基桩荷载传递机理,对基桩的荷载传递过程、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的计算模式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岩石的破坏机理,对岩溶区岩溶顶板的冲切破坏、剪切破坏及弯拉破坏模式进行了预测;将基桩-岩溶体系视为整体,分别对梁板模型和拱模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得到了溶洞顶板的发生冲切破坏模式下的承载力解析解和岩溶顶板冲切锥台破坏母线方程,以及基于突变机制的承载力和顶板安全厚度计算公式。其次,根据相似理论,设计并完成了四组不同厚跨比条件下,基桩下伏溶洞顶板冲切特性室内模型试验,得到了基桩和顶板的荷载-位移曲线、顶板底面的应变-位移曲线,并分析了桩-溶洞体系冲切特性承载机理。结果表明,试验板的冲切破坏是剪切效应和弯曲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厚跨比的增大,桩-溶洞体系的极限承载力有所增大,位移量有所减小,剪切效应趋于明显,弯曲效应逐渐消失。并通过分析了四组厚跨比条件下试验板冲切锥台,拟合了冲切锥台破坏母线与厚跨比的关系曲线。最后,引入点安全系数法分析基桩下伏溶洞顶板的稳定性,推导空间点安全系数计算方法,编制了溶洞点安全系数FISH命令流,运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结合工程实例,得到了溶洞模型的点安全系数等值线图,为工程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预制叠合剪力墙结构属德国技术,由两层预制侧墙板和起拉结作用的格构钢筋以及现浇混凝土组成,是一种集构件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作以及装配化施工于一体的新型建筑结构体系。
桥梁节段施工技术是当今桥梁工程的主要发展趋势,已有的相关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上部结构,对于下部结构的实际应用国外走在前列,我国相对落后。由于节段拼装施工技术可以缩短工
本论文以某油田采出水为研究对象,分别比较传统混凝工艺、臭氧预氧化工艺和臭氧混凝耦合工艺对采出水的处理效果,明确各工艺的处理优势与缺陷,并利用臭氧混凝互促増效的原理,研发了电诱导臭氧气浮一体化工艺,建立中试试验装置,研究分析其对油田采出水的处理效果,旨在为高效去除油田废水提供理论依据。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实验成果如下:针对某油田采出水,通过小试实验确定各工艺的最佳反应条件。混凝工艺最佳反应条件为:P
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的研究,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剪切机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尚未有一个公认、统一的抗剪强度理论能够对抗剪机理做出合理而全面的解释。国内外学者对剪切
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情况错综复杂,软土在我国的内陆地区以及沿海地区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碎石桩因其取材方便、施工简单、造价低廉等而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广泛应用,而且其能显
园林绿地系统是城市中生态功能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建立科学合理的经济评价体系是园林绿地系统建设合理性的有效保证。目前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经济评价,大多是片面、单一的
本文研究了风和降雨对桥梁和建筑结构典型几何模型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方法探讨了不同风雨条件下缩尺模型受到的静、动态气动力和风致振动响应变化,主要进行以下方面的工
随着高强轻质材料的使用,结构设计方法及施工技术的发展,大跨度空间结构发展日新月异。大跨度空间结构具有自重轻、柔性大、阻尼小、自振频率低和体型复杂等特点,风荷载是其
砌体结构是一种古老的建筑结构形式,广泛存在于世界各个国家。砌体结构由于其砌筑材料的脆性,其抗剪、抗拉和抗弯的强度都比较低,结构与结构之间的连接也比较差,因此砌体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在现代建筑中,几乎任何一栋建筑的建成都少不了混凝土的参与。然而,人口的急剧增长引发建筑的过度集中和不合理规划等问题,使得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对既有结构进行维修加固和改造。纤维水泥砂浆薄层加固方法凭借其高性能低成本的优点逐渐成为结构加固改造技术中的主力军。使用纤维水泥砂浆薄层加固混凝土构件时,能否达到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