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享誉美国乃至世界文坛的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一直保持高产的步调。2012年5月8日,年逾八十仍笔耕不辍的莫里森发表了她的第十部小说《家园》。 在《家园》中,莫里森将故事的背景设置为20世纪50年代种族主义盛行的美国,《家园》也罕见地以男性为主角,主人公弗兰克为一名朝鲜战场退伍老兵。 弗兰克出生于美国南方德克萨斯州一个黑人家庭。4岁时,弗兰克生活的黑人村落遭到白人的暴力驱逐,逃难般地迁往佐治亚州的莲花镇,寄居冷酷无情的祖父母屋檐下,幼年的弗兰克和妹妹茜受尽祖父母的虐待。长大后,弗兰克和好友应征入伍,参加了朝鲜战争。战争的残酷和好友的死亡给弗兰克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创伤。茜遭遇了骗婚,之后不幸沦为一名白人医生医学试验品,生命垂危。弗兰克接到妹妹重病的消息,踏上了回乡之途拯救妹妹,弗兰克同時也从中获得了救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家”。 自首部小说《最蓝的眼睛》问世以来,莫里森简洁明快的写作手法以及神秘、扣人心弦的情节设置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读者和学者对她的作品从各个角度细细品阅以及开展研究。直至今日,国内外对莫里森作品的研读兴趣仍然有增无减,然而与此同时也不免出现了选题扎堆重复的问题。大多数对莫里森作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种族政治、黑人文化传统、女性主义等方面。近年来,已有学者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用到文学批评中来,为文学批评的研究方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实现了批评方法和角度的创新。作为莫里森的最新小说,到目前为止文学界对这部作品的评论相对于她的其他小说来说还相对较少。 本文摒弃时下对莫里森作品分析中较为盛行的研究角度,力求创新,避免选题扎堆重复,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角度入手,深入剖析主人公弗兰克的内心状态,分析他的人格结构,揭露他真正的思想状态。控诉白人社会对黑人群体的压迫和剥削,揭露以弗兰克为代表的黑人群体的焦虑和抑郁的精神状态,以及他们历尽千辛才能找到一方能够称之为“家”的艰苦卓绝的寻家之旅,从而烘托出白人文化盛行的社会中黑人的生活状态,从而对残酷种族制度发出深深的怒吼和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