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语法下的中国形象他塑——基于1990-2019年日本动画中的中国元素分析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li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日本与中国同为东方国家,相比西方国家有着看待中国的不同视角,了解日本如何塑造中国形象,研究中国形象如何在日本特有的文化语境中生成与传播,对我们自身文化的自我确认和自我建构有现实意义。动画作为日本的支柱和代表产业之一,在全球范围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有着极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日本动画中时常出现中国元素,通过视觉语法框架研究日本动画中的中国形象,对我国如何塑造自身形象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运用视觉语法框架,结合东方主义理论,整理并分析了1990年至2019年近30年间播出的日本动画中出现的中国元素,概括出日本动画塑造中国形象的视觉方式与趋势,以及影响日本动画塑造中国形象的因素。笔者通过观看筛选出共52部包含中国元素的日本动画作品,并通过分类截图的方式获得中国场景图像33张、单个中国人角色图像71张、人物关系图像47张。将Kress&Leeuwen提出的视觉语法框架与Painter et al.的部分视觉叙事分析框架整合出适合文本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视觉语法框架,并对图像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现日本动画在视觉上塑造中国形象的方式有三种倾向:(1)偏好使用冷色调渲染与刻意对比的构图塑造落后的中国场景;(2)偏好描绘与观看者无眼神接触或是有较远社会距离的他者中国人形象;(3)偏好通过低情态的画面与分割构图塑造对立疏远的冷漠人物关系。结合对中国元素的视觉语法统计和详细案例分析,本文概括出日本动画塑造中国形象的两个变化趋势:一是整体的中国形象呈现从单一走向多元;二是对中国形象的刻画呈现边缘化趋势;同时本文还概括了日本动画塑造中国形象时始终未变的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国形象的刻画有着尊崇与蔑视并存的矛盾性;二是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始终隐含中国威胁论的观点;三是日本动画始终拒绝正视中国的发展,刻意强调中国落后的一面。本文最后分析了日本动画塑造中国形象的影响因素,包括(1)需要满足动画媒介受众的需求;(2)日本文化政策推行带来的正面影响;(3)日本在“脱亚入欧”思想影响下自我“去东方化”以及将中国“东方化”,但又受制于与中国文化同源的事实;(4)中日关系的变化影响着动画的创作。
其他文献
当前的技术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日渐渗透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带来了便利、使我们的工作变得更为高效,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通用技术。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破坏了已有的商业模式、加速了技术变革,这让处在传统工作岗位的员工人人自危。针对这一现象,笔者采用了《人工智能世界:未来管理》(The Future of Management in an A
学位
随着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度精准且形式多样的社交媒体广告日益普遍。找准用户回避社交媒体广告的症结所在,探寻用户回避社交媒体广告的心路历程,对于提升用户体验、科学投放广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将尝试从最具社交媒体广告特性的感知干扰性和感知精准性出发,探究以下三个问题:在赋权用户自主性的社交媒体平台,社交媒体广告的―入侵‖带来的干扰性所产生的广告回避问题;当高度精准的个性化广告日益普遍,不仅
学位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不同精神,锻造了极具民族特色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以其蕴含的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引领着中国人民在艰难困苦中奋勇前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意识形态斗争的日趋激烈、多元化价值观的涌入与冲击、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冲突使得红色文化传承与弘扬面临巨大的考验。当下,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必须全面构建红色文化传播体系,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和网络降费提速的背景下,短视频以短平快的特点迅速传播开来。李子柒,一个以田园风格为主的中国内地短视频创作者,凭借《面包窖》《兰州牛肉拉面》《手工秋千架》等短视频作品获得广泛关注。本研究将借助叙事学理论深入探究短视频的内容布局,以及隐含的叙事逻辑和策略,希望对短视频的制作、创新和传播提出相关建议。本文的研究样本为李子柒2016年3月25日至2021年2月10日于美拍平台发布的16
学位
近年来,多起死刑案件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汹涌的网络舆论裹挟着各种各样的死刑民意,媒体对死刑案件的报道也反复走入误区。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人民日报》的死刑案件报道,能够为后来的死刑案件报道提供有益借鉴,也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以及死刑制度改革贡献力量。本文一共筛选了与死刑案件相关的1270条报道作为研究样本,并根据法学家对刑事司法的阶段划分,将《人民日报》的死刑案件报道分为三个时期:1946
学位
算法技术的崛起,给新闻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所引发的担忧也随之而来。新闻从业人员似乎即将陷入被算法替代的窘境,因此所引发的相关讨论也日益激烈。编辑人员作为新闻生产环节中的核心人员,对于新闻事业发展有着航向标的作用。因此,深入了解在算法时代下新闻编辑人员的真实心态有助于新闻机构找到更为融洽的人机共存模式,也有助于相关部门引起重视,给予新闻从业者一定的保障。基于此,本文以编辑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了解编辑
学位
近年来,自拍已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国内自拍APP美图秀秀的月活用户量超过1.213亿,国外以上传图像为主的APP Instagram中带有自拍照标签的照片已超过2.67亿张。个体为何热衷于自拍,自拍能为个体带来何种体验,现有研究主要从身体意象、人格特质等要素出发,研究自拍行为的前因后果。但仍然缺少对自拍这一行为背后的内在心理因素和外在刺激因素的研究。基于此,本研究着重探讨内在驱动因素和外在刺激因素如
学位
当前世界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期,和平与动荡交织并存,国际社会正经历罕见的多重风险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近年来,美国日益强调中美关系中的竞争性,对华战略竞争趋势逐步增强。其根本动因在于中国的崛起和近年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实践引起了美国霸权焦虑。随着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需要追求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正当国家
期刊
本文基于风险社会放大框架理论、涵化理论和信任理论这三种理论视角,利用2020年重庆市大学生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状况调查数据,旨在探究媒介相关因素对大学生新冠肺炎风险感知的影响。本文构建了媒介对大学生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影响回归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了媒介因素对大学生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的影响作用和机制。本研究发现:疫情信息的杂志和书籍获取渠道、对报纸上的疫情信息关注、对电视
学位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领域中的投入应用不仅改变了媒体生态,重构着人与技术、媒体和世界的关系,也带来了技术风险、新闻专业主义被消解、人机伦理等问题。根据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新闻场的自治程度很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在政治和经济两极对立的基础上构建。如今,技术场的崛起,使得新闻场愈加他律化。换言之,新闻场受到经济、政治以及技术场的限制。人工智能已走进新闻业界的真实应用场景,写作机器人、AI合成主播、算法推荐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