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多洛夫对话批评理论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way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多洛夫是法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之一,他受到过结构主义的深刻影响,二十世纪文学批评的多元化语境使他的思想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在对两种传统的文学批评----“教条论批评”和“内在论批评”进行批评的过程中,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批评思想,并提出了对话批评的理论。在进行了多年的结构主义研究并取得了颇有影响的成果以后,托多洛夫开始审视历史上曾经盛极一时的“教条论批评”和“内在论批评”。所谓“教条论批评”是指批评家用既定的一元思想来评价作品,指导作家的创作。在这种批评中,批评家的权威不受动摇,其批评是一种俯视的批评,作家是被指导的对象。托多洛夫批评了“教条论批评”只允许批评家的声音存在,造成了视角的单一、作家和读者对批评的远离,同时提出批评家对他人的无知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孤独的空间,对此,托多洛夫提出要发现他人,发现他人意味着批评家地位的改变和作者主体地位的恢复,也意味着使批评家从独白当中走出来,为“对话批评”作准备。所谓“内在论批评”是与“外在论批评”相对而言的、探究文学作品“自身的底蕴”的文学批评方式,形式主义、结构主义都属于“内在论批评”。“内在论批评”在将文学批评引向文学自身的同时过分强调作品的内在性,以作品为研究中心,造成了作家的独白、批评家的无语。为了打破这种局面,托多洛夫提出共同探索真理的原则,明确了批评家在批评的过程中与作家共同探索真理的状态。“探索”一词的使用,意在打破封闭性,把批评话语置于过程当中,而不是置于终点。托多洛夫认为超越“教条论批评”和“内在论批评”的这种批评方式可称之为对话批评。所谓对话批评是在当下多元化的语境下,文学批评家与作家之间、批评家与批评家之间、批评家与读者之间、批评家与作品之间围绕作品所发生的阐释与再阐释,与此同时,文学批评家、作家、读者在直接或间接的交锋中,在彼此相异思想的映照下,引发对自我、对他者的思考与评价,从而产生出更为合理、更为接近真理的思想。在破除批评权威以后,对话批评的参与者进行的是一场多声部的合奏、批评的狂欢,在不同声音的交织当中,每一个参与对话批评的成员都能够受到不同角度的启发,产生出更多的思考。对话批评是托多洛夫吸收了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在文学批评领域取得的成果,其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对话批评对于文学批评克服既有的困境、消除不同理论之间的樊篱,对于超越文学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它对于中国文学批评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他文献
空心墙是基于保温性的设计,利用两道墙体间的空气或者材料的方式减少热传递,实现建筑的保温的目的,这样的设计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了,但是空心墙虽然能提高建筑的保温性,但是墙体
加缪晚期寻求个人救赎的选择历来为他的反对者所诟病,《第一个人》明确的“米西尔主题”(在现代世界中寻求灵魂的拯救)激怒了大批人,但“将目光投向青草与大地的普罗米修斯”在
本文对佛教与皎然的文学创作和接受思想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讨论皎然诗论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是佛教对中唐社会和中唐文学的影响,皎然生平简述和佛教思想
现在,隔代抚养现象很普遍。就在人们为隔代抚养出现的教育问题而争论时,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又浮出水面:很多老人照顾孙辈时,对孩子有强烈的依赖倾向,他们渴望孩子时时事事“黏”着自己,以“除了我谁也带不好孩子”为荣,甚至认为自己在孙辈生命中扮演的角色远比孩子的父母重要,而由此产生了“孙辈依赖症”。    “孙辈依赖”易产生消极循环    依赖孙辈的老人非常“享受”孩子对他们的依恋。他们常常把孩子照顾得无微
期刊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美国二十世纪优秀的小说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基督教作家。我国文学批评界对奥康纳的研究整体上专注于其作品的批判现实主义价值,而忽略了其中的基督教创作
保温墙复合剪力墙的结构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剪力墙是支撑结构,所以对其施工和强度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而保温墙在很多时候都是需要内置保温层的。如果在剪力墙中内置保温板势必
沈从文汲取民族民间文化的营养,用以表现几近封闭的湘西社会,塑造了一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如梦如幻的“湘西世界”,获得了相当高的成就与肯定。这些表现湘西人、事的小说,不仅在
本文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个人化写作传统进行了研究。文章指出,肇始于19世纪末20初的中国现代文学从开始就与政治结下不解之缘。虽然在特定的时期,作家们努力坚守着文学自身的
建筑施工中水泥土桩墙在支护工作上有着相对普遍的应用,在施工过程中,支护施工常常被使用,在建筑施工完毕后们就会被拆除,在这项技术的管理过程中,虽然是临时的结构但是非常需要质
汉学的兴盛和文化间交流的增多,为重新构建汉语语言学和更好地了解西方语言学提供了历史契机。汉语语言学的构建,既需要立足于汉语自身特点,也要符合汉语文化的内在逻辑性。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