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大陵、上星穴改善慢性轻度不可预测性应激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机制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man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抑郁症是目前严重困扰人类的一大疾病,大多数抗抑郁药疗效较差,副作用大,寻求安全有效的替代疗法治疗抑郁症是非常必要的。十三鬼穴是历代针灸治疗神志病的经验效穴,现代研究也证实十三鬼穴对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有独特疗效,但其作用机制未完全阐明。目的:观察十三鬼穴之“大陵”、“上星”对慢性轻度不可预测性应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五羟色胺神经递质(5-HT)、外侧缰核β-CaMKⅡ及一氧化氮和环磷酸鸟苷(NO-cGMP)信号通路影响,探讨针灸“大陵”、“上星”的抗抑郁机制。1.采用糖水偏好实验(SPT)、旷场实验(OFT)及高架十字迷宫(EPM)等行为学方法,观察针灸“大陵”、“上星”对慢性轻度不可预测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的逆转作用。2.检测实验大鼠海马、前额皮质和血清样本中五羟色胺神经递质含量,探讨针灸“大陵”、“上星”对慢性轻度不可预测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中枢神经系统5-HT影响。3.检测实验大鼠外侧缰核组织样本中β-CaMKⅡ蛋白与mRNA水平表达情况,观察针灸“大陵”、“上星”对CUMS抑郁大鼠外侧缰核β-CaMKⅡ的影响。4.检测实验大鼠海马和血浆样本中NO和cGMP含量变化以及海马组织中iNOS、nNOS、NR1、NR2A、NR2B的mRNA表达情况,观察针灸“大陵”、“上星”对CUMS抑郁大鼠NO-cGMP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穴位组、针刺非穴组、艾灸穴位组、艾灸非穴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测性应激CUMS法对大鼠进行抑郁造模共42天,自造模第4周开始采用针刺与艾灸“大陵”、“上星”穴进行干预治疗21天。实验期间定期进行体重监测、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及高架十字迷宫测试;实验结束取材大鼠脑组织及血液样品进行检测: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大鼠海马、前额皮质和血清样本中5-HT的含量变化,及大鼠海马和血浆样本中NO和cGMP含量变化;RT-PCR分析大鼠海马组织中 iNOS、nNOS、NR1、NR2A、NR2B 的 mRNA 表达水平变化;Western Blot、qPCR分别检测外侧缰核组织中β-CaMKⅡ蛋白与mRNA水平表达变化。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糖水消耗、旷场实验及高架十字迷宫分数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与艾灸穴组均可显著逆转抑郁大鼠体重和行为学的改变(P<0.05)。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海马、前额皮质、血清中5-HT含量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灸穴位和艾灸穴位组5-HT含量升高(P<0.05)。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大鼠外侧缰核中β-CaMKⅡ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灸穴位组和艾灸穴位组β-CaMKⅡ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大鼠海马、血浆样本中NO和cGMP含量明显升高(P<0.01),并且海马组织中 NO-cGMP 通路内 NR1、nNOS、iNOS、NR2A、NR2B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灸穴位组和艾灸穴位组大鼠海马、血浆样本中N0和cGMP含量下降(P<0.05),针刺穴位大鼠海马中NR1、nNOS、iNOS、NR2A、NR2B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艾灸穴位组大鼠海马中NR1、iNOS、NR2A、NR2B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针灸十三鬼穴之“大陵”、“上星”能够改善慢性不可预测应激模型大鼠的整体状态,对CUMS大鼠体重增长趋势及抑郁样行为学的改变均有逆转作用。针灸十三鬼穴之“大陵”、“上星”穴的抗抑郁机理可能是:通过提高实验模型大鼠海马、前额皮质和血清样本中5-羟色胺神经递质含量;下调外侧缰核中β-CaMKⅡ蛋白及其mRNA的过度表达;下调海马、血浆样本中NO、cGMP含量和海马组织中NR1、nNOS、iNOS、NR2A、NR2B的mRNA表达水平,维持NO-cGMP信号通路的平衡,从而改善实验大鼠抑郁样行为。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是胃癌的癌前病变,诸多研究表明艾灸可有效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然而,艾灸只作用于穴区皮肤,如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起到治疗作用,艾灸胃经穴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整体作用机制尚未科学揭示。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体不同状态下代谢物变化特征的系统生物学方法,其与艾灸调节生物体具有动态性和整体性的作用特点相契合。本研究采用多个生物样品(皮肤、脑、肠、胃、血清
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以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为特征,可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被公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在多年的临床应用中加味黄连汤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方剂,该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机制尚不明确,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目的:利用SD(Sprag
作为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干眼(Dry Eye Disease,DED)普遍存在于人群中,其主要表现为泪膜失去稳态平衡,并可能伴随着视疲劳、角膜炎症等不同程度的症状。目前存在多种干眼诊断技术,其中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系统因其精度高、成本低、结构简单、对噪声敏感度低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在干眼疾患的筛查和早期诊断中。本研究围绕干眼核心机制中泪膜稳定性的评估。依托角膜地形图系统,通过图像处理算法进行特
卤代咔唑(Polyhalogenatedcarbazoles,PHCs)是具有持久性、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性以及类二恶英毒性的新型环境有机污染物。近年来,PHCs在土壤、沉积物、生物体、大气等不向环境介质中频繁被检出,且部分地区PHCs浓度较高,具有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目前,关于PHCs的研究多集中在北美和欧洲地区,我国境内特别是近海区域关于PHCs的研究甚少。本研究以PHCs为目标物,调查了其在中
组蛋白修饰在生物体内非常重要,它在表观遗传信息的传递上和许多染色质事件上发挥重要作用。在本实验室的环境下,我们热切关注组蛋白修饰与转录相伴事件的联系,在组蛋白修饰mapping图中发现,H3K79me在基因body区分布广泛,但是其作用还不清楚。在实验室的前期探索中,我们发现H3K79me与转录偶联修复(TCR)的调控有关。TCR依赖转录延伸中的Pol Ⅱ,Pol Ⅱ遇到DNA损伤被阻滞,CSB/
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s,RIPs)是一种能够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毒性蛋白,同物种RIPs的多态性丰富并且活性具有差异。三角梅RIPs具有高DNA酶活性,且非特异性毒性低,在农业和医药领域具有更大的应用潜力。但目前研究仅围绕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缺少对三角梅RIPs多态性的系统研究,多态性是否会产生活性差异值得探索。此外,寻找新的亚型有利于解决已知亚型
随着人们对全球变暖所引起的生态问题越来越重视,对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的排放倍受关注,有关CO2的研究也已成为热门议题。红树林湿地拥有极高的初级生产力,其CO2通量的研究也日益增多。漳江口红树林保护区是福建省唯一以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红树植物优势群落是秋茄(Kandelia obovat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混生群落和白骨壤(Av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工作在高温、高转速、大热流的恶劣环境下,承受剧烈的热冲击,容易造成叶片热疲劳失效,如烧蚀、开裂、叶尖间隙气流的泄露,使发动机产生故障。测取涡轮叶片表面热流可用于评估涡轮叶片的换热能力,为优化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结构设计提供重要数据,实现航空发动机工作状态的在线实时监测,提高航空飞行器的安全性。为解决传统块体式热流传感器难以满足涡轮叶片热流测试需求的难题,本文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I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脏疾病的并发症,因影响人数众多而在全世界公共卫生领域内受到广泛关注。肝纤维化的治疗策略与肝纤维化逆转这一阶段密切相关,而当前围绕抗肝纤维化所做的创新药物研发工作并不多见。类黄酮化合物在肝纤维化进程中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但其作为药物却有水溶性差、细胞毒性大等缺点,不利于后续开发。本文以黄酮母体结构为先导,通过药代动学、生物电子等排体等多种合理药物设计原理,设计合成
海洋初级生产过程,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温室效应”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利用投放在南海的两台BGC-Argo浮标观测数据,评估了两种典型初级生产力反演算法(VGPM、CbPM)在南海的适用性,然后对南海初级生产力和颗粒有机碳输出效率及其相关参数进行生地化特征分析。首先,本文评估得出南海BGC-Argo浮标估算初级生产力的最优算法。VGPM在夏季低值区比实测值高5.3%,在秋冬季节高值区比实测值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