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沦丧与自我救赎——《蝇王》的儒学释读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733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文学家戈尔丁作品《蝇王》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作品。作者通过一群男孩子在孤岛的经历来揭示人性以及我们所处世界的本质。 对《蝇王》的研究国内外文学评论众多,从象征主义、女性主义、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和原型理论等探讨其深刻思想内涵。这些研究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研究命题、研究方向和不同的结论。 《蝇王》在主题上透视出在远离文明约束的情况之下人的本性。本文从伦理学分析入手,主要从中国传统儒家学派人性理论的角度,并涉及到社会学的部分知识,着重探讨《蝇王》中人物本质。通过分析,读者能更清晰地理解《蝇王》中的人物人性本善并且有趋善的基础及能力。由于失去自我的控制管教而导致自我沦丧。这一过程及其后果告诫我们尽管人性的善的,然而也要不断的自我提醒控制,防止内心中黑暗演化成惨烈的后果。然而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认识历史,更多地去关注人类的生存状态,更多地去思考我们的未来将走向何方。 全文共分五章,其中: 第一章:部分简要介绍了作者生平及《蝇王》的文学价值,本论文的研究方向,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理论基础。 第二章:介绍了国内外《蝇王》研究的现状,本文对《蝇王》寓意展开探讨的原由和意义及本文运用的儒学理论依据和主要观点;在前人研究《蝇王》人性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这一主题; 第三章;通过比较中西人性观的不同观点,得出人性的意义价值,论述了小说本身所包含的救赎因素,指出小说同邪恶作斗争主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四章:通过运用中国传统儒学关于人性的观点,1.人生而善;2.后天环境对人性的消极影响,逐个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征,最终总结出人性中的黑暗面的形成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环境造就的。儒家思想给出了其理论依据如何避免人性的堕落。最后得出如何就小说中具体个人人格塑造提出可行性方案,其一靠自身平衡理性与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其二是运用儒学中关于修身养性的思想达到内心的平静。 第五章:结论部分,回顾和总结了戈尔丁的《蝇王》主题,并点明戈尔丁创作《蝇王》的目的及意义,指出人性本善是一个客观而明确的事实,但人类需要不断地自我管教约束以避免人类的堕落。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准确的妇幼卫生信息可提供妇女儿童生存和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1〕。近年来,我们在提高农村妇幼卫生信息质量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现
期刊
诗歌翻译一致公认为是翻译领域中最难的。其中声音的传递是诗歌翻译中的难点之一。声音是诗歌的重要成分。不同于使用语言作为传递信息的人,诗人选择词语既为了声音又为了意义
从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时代到现在,人们一直在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隐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人们不再只把隐喻看成是对语
中介语中的回避现象很常见、也非常重要,不同的语言学理论分别在不同的中介语如写作、翻译和口语表达中对其进行过关于语音回避、词汇回避、句法回避和话题回避的分析研究。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