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醒狮派(1924-1930)思想的几点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zp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海峡两岸的历史书写中,醒狮派均以“反共”著称:大陆方面侧重对其“反共”劣迹的揭露与批判,台湾方面则盛赞其为“反共先驱”。这两种政治意味甚浓的论述方式,都夸大了“反共”在醒狮派思想与行动中所占的分量,而忽略了醒狮派的其他面貌。本文通过研究醒狮派“反共”之外的思想,增进学术界对于醒狮派的认知。   本文的研究旨趣不在于全面考察醒狮派的思想,而是选取以往研究尚未解决的三个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全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从现代性的视野研究醒狮派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思想界“东方文化救世论”的流行,是促使醒狮派成为文化保守主义者的主要原因;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猛烈批判,以及新文化派所提倡的“西化”论,是刺激醒狮派成为文化保守主义者的直接原因。在醒狮派看来,“传统”并不是一个绝对同质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西化论全盘反传统的观点是不可理解的。醒狮派虽然接受西方现代性,但这种接受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融合。醒狮派指出了西方近代文化的内在缺陷,并据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近代意义做出了合理的阐释,西化论对西方近代文化的被动承受是不能赞同的。总的来说,醒狮派对西方现代性持一种且迎且拒的复杂态度。这种复杂态度是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所普遍具有的。   第二章考察醒狮派的学术成就。留学欧洲期间,李璜和余家菊都受到了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李璜在《历史学与社会科学》一书中,一方面表现出对史学科学化的向往,另一方面又对此抱持一种怀疑和理性批判的态度。余家菊回国后与教育界同行合力发起一场教育学科学化思潮。余家菊认为对调查法、实验法等实证科学方法的运用应是有限制地、有条件地,表明他虽然追求教育学的科学化,却成功地避免了科学主义的陷阱。另外,受“收回关税权”运动的感召,醒狮派将西方国家经济学传入国内,旨在增强国人“关税自主”的意识。   第三章论析醒狮派的“国家至上”思想。黑格尔、新黑格尔学派以及勒南等人的国家学说,构成了醒狮派“国家至上”思想的西学来源。醒狮派的“国家至上”思想虽源于、但并不尽同于黑格尔等人的学说。原因在于,醒狮派根据中国传统思想和现实需要对黑格尔等人的学说进行了改造和发挥。与其西方原型相比,醒狮派“国家至上”思想具有“‘托古’的表述策略”、“大同的终极目标”、“侧重国民义务的‘公民民族主义’”等内容与特点。透过醒狮派的“国家至上”思想,可以发现西方国家主义传入中国后经历了一个中国化的过程。
其他文献
金嘴迪奥(Dio Chrysostom)是公元1世纪后半期至2世纪初期,希腊罗马世界著名的诡辩学家和哲学家。他流传至今的作品为内含八十篇文章的演说集,其中四篇献予罗马元首图拉真的王权
云南地处我国的边陲,地形崎岖,民族众多,民情复杂。明朝政府为了加强对云南的统治,在云南设立了军事机构一卫所,在云南实行了屯田制度,而明朝的卫所制度和屯田制度,为明政府
摘要:下二门油田H2Ⅱ层系是经历水驱和两次聚合物驱的高效开发断块油藏,目前,二次聚驱已经取得显著效果。对单元一次聚驱和二次聚驱的开发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注入段塞质量高、油井受效方向多、液流方向转变率大是聚合物驱技术的关键因素。  关 键 词:二次聚驱;受效方向;液流方向;采收率  聚合物驱是指油藏中注入高相对分子质量的水溶性聚合物溶液的驱油方法。其原理是由于流度比的下降大大提高了驱替相波及的区域,降
蔡国强能走向国际、畅行全球有他的独特魅力,适合传媒,便于传播,大概就是魅力之一。蔡国强与上海有缘,上世纪80年代初他是上戏舞美系的学生,2001年成为上海APEC会议焰火表演
康成元字乾初,署山左人。一九四一年七月生,山东省平度市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历任军事科学院副政委,海军副政委,中纪委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
[内容简介]本书为系统研究清朝四库全书馆的论著。在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书进一步发掘、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对四库全书馆研究中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首次明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尼赫鲁是印度独立后印度国家的创建者、印度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领路人,而且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指导了国家制度的构建和政治、经济、社会建设各领域的实践。然迄今为止,尼赫鲁建国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赫鲁晓夫时期,苏印关系由以往的冷淡局面迅速步入正常化的发展轨道,奠定了整个冷战期间苏印关系发展的基本框架,对现在的俄印关系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具有重大的学术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