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与西方文学批评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j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者”是当代西方文学批评中一个重要的关键词。本文采用关键词的研究方法,考察“他者”在西方语境中的哲学渊源和历史发展,梳理和辨析“他者”在当代西方文学批评中的多重内涵,兼论“他者”给我们的启示及接受中的问题。论文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探寻“他者”在西方思想中的发展历程,阐明它的多种内涵,指出它在不同关系中、不同领域中的特殊用法和侧重点。通过历史的考察,本文将“他者”界定为“两组关系”和“三种属性”,即“他者”存在于两组关系之中,一为同一(One)/同者(Same)与他者(Other);一为自我(Self)/主体(Subject)与他者(Other)。在某些情况下,两组关系中的他者合二为一,后一组关系成为前一组关系的具体表现;但有时两组关系各自分开,甚至互相矛盾。同时,“他者”体现出三种不同的属性,即差异性、从属性和建构性,这三种属性又紧密联系在一起,人们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这个词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第二部分,阐明“他者”在西方后殖民批评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变化。在后殖民批评中,萨义德揭示了东方学话语与帝国主义的合谋,东方被塑造为从属的“他者”,提出在人文主义的指引下尊重“他者”的适度差异性;斯皮瓦克对西方学术话语作了更为深广的分析,并引入女性主义视角,引起人们对后殖民批评中社会内部性别问题的重视;霍米·巴巴将主体与他者、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的关系阐释为一种双向的矛盾复杂的关系,并提出不断衍生的少数群体问题。西方后殖民批评一方面扩展到社会内部的族群、性别和阶层等问题,另一方面肯定了他者的力量和反抗。从“他者”概念的丰富和变化可以看出西方后殖民批评的发展脉络。第三部分,探讨女性“他者”在法国女性主义中的出路问题。在法国女性主义发展过程中,波伏娃揭示了女性“他者”所处的从属和次要地位,指出女性也可以成为主体,表达了男女平等的要求;西苏和伊利格瑞强调女性“他者”所具有的差异性、包容性和多元性,认为女性特质不仅不可能被限制在菲勒斯中心的思维模式中,并且可以超越和打破父权制的逻辑。而克里斯蒂娃深刻质疑性别认同,她关注的是女性“他者”在社会中的边缘性位置,认为女性所具有的边缘性具有颠覆和反抗父权制的力量。法国后现代的女性主义者都相当重视写作和话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余论”部分总结“他者”给我们的多重启示,并指出“他者”在中国当代文学接受中的问题,进而思考东西方文化之间以及社会内部不同阶层、不同族群和不同性别之间的交往对话问题。在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接受和理解中,“他者”这个概念更多地出现在后殖民批评中,并往往在否定性的用法上使用,忽视了“他者”的肯定性的用法,也忽视了他者本身的力量和反抗。同时,国内学界对“他者”的接受和运用主要着眼于中西之间的差异和不平等,没有扩展到社会内部的族群、性别和阶层等问题。在女性写作中,中国当代许多女作家力图展现女性“他者”的差异性,但往往陷入属下性的陷阱。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我们主张“开放的民族主义”,坚持民族差异性和有容乃大的原则;在社会内部,呼吁文学批评更加关注社会中的弱势“他者”。“他者”理论在当代中国将具有广阔的的发展空间。
其他文献
文章在秦岭国家植物园建设的背景下,以其中的温室展馆景观设计为例,在生态学原理、园林种植艺术和环境保护等理论的指导之下,探讨在有限的空间内,以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建设为前
空间管制是一种资源配置调节方式,目的在于按照不同地区的资源开发条件、空间特点,划定区域内不同建设发展特性的类型区,制定其分区开发标准和控制引导措施,从而实现社会、经
构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是城镇化进程中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为发展我国农村普惠金融提供了更为有效的路径。本文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及问题入手,分析
动画片是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文化产业。国产动画片经过近百年的历程,在曲折中艰难发展。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入手,以日本动画片作为比较对象,探求国产动画的未来发展之路
陈英雄是现代台湾原住民文学的开创者,他的创作反映了原住民社会转型期的历史风貌,再现了原住民族丰厚的传统文化。陈英雄“非主体性”的写作立场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任何对
改革开放以来实施了二十多年的村民自治,极大地加快了中国农村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农村面貌也焕然一新;伴随着村民自治的实施,农民对村务村政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参与基层民
西北地区是我国沙漠旅游的重点地区,随着旅游业品牌化经营趋势,该区域沙漠旅游景区品牌化相关研究,以引起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资料收集和实地考察,选取我国重要的
青年作家毕飞宇的小说,从初期对历史进行大张旗鼓的先锋色彩的浓厚演绎,到千年之交对文革场域中女性生存的描写,再到都市消费社会的描摹,以及对掩藏在生活正常表象外的盲人生
一部《诗经》,就是一部反映周代社会生活和文化的百科全书,特别是代表各地民歌的国风,体现出较强的地域文化色彩,是研究当时地域文化最可信的文本之一。本文从《诗经·国风》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校外补习开始在中国大陆出现。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教育重视程度的增加,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校外补习开始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