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边缘的狂欢:王尔德狂欢化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hyxx_0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世纪末期的维多利亚社会,因其顽固而僵硬的维多利亚道德,矛盾重重,不可避免地显示出滞后性和消极性。加之奥斯卡·王尔德本人独特的“边缘”性体验,在整个社会与道德的约束中,只能在创作中突破其界限。王尔德以怪诞、闹剧的形式暗示社会问题,在其作品中,真理与假象、理性与幻想相互交织,把读者从固定的习惯与逻辑中解放出来,达到内容、风格、形式的狂欢。本文以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为依托,结合维多利亚晚期的时代背景,与王尔德本人的个人体验,挖掘王尔德主要作品中的狂欢因素,揭示蕴含在其中深刻的狂欢内涵。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层层论述,来证明王尔德艺术创作的狂欢化。第一部分以“狂欢”为线索,对西方文学史上“狂欢化”文学传统进行了简单梳理。尼采的“酒神精神”作为“非理性”的重要体现,与巴赫金的“狂欢”精神密切相连。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酒神祭祀的古希腊戏剧,因此具有狂欢仪式的宗教内涵,达到狂欢化文学的第一个繁荣。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伴随着人文主义精神,狂欢仪式进一步繁荣成为人们摆脱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束缚,实现了除了文学、艺术之外的生活的狂欢化,这一时期的代表就是莎士比亚这样世界级的大师。本文进而提出由于17、18世纪理性主义的压抑和19世纪末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束缚和科学进步,“酒神精神”在19世纪末再次苏醒,迎来第三次狂欢,而王尔德就是这一时期的先行者这一假设。接下来的三个篇章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证这一假设:王尔德的生活实践和创作实践。如果说19世纪末的维多利亚统治促进了狂欢的再次复苏,那么唯美主义运动则提供了其实践的土壤。王尔德首先是一个坚定的唯美主义者,其次才是小说家、剧作家、诗人,唯美主义观点成为他生活与创作的理论基础。然而,王尔德的唯美主义主张已具备了巴赫金狂欢理论的内涵:生活艺术化,悖论,全民性,对话理论,两个世界等等。这一切证明王尔德的作品作为狂欢化文学的体现,是完全可能的。本文后两个篇章中,以《道连·格雷的画像》和其戏剧作品,主要以《认真的重要》为例,分析了蕴含在其中的狂欢因素,以求再次佐证,王尔德的艺术创作的确成为了19世纪末狂欢化文学开始复苏的前奏曲。作为文化研究的一个方面,本文希望通过对王尔德进行狂欢化研究,尝试为王尔德研究提供新的视野,引发对王尔德及其作品的新的思考。
其他文献
跟年龄有点不符,张主任其实也是个科技迷,在使用WPS OFFICE以后,感觉也特别方便,有时候他还亲自去问王秘书一些有关WPS的使用技巧.
本文试图对莎士比亚154首十四行诗中的隐喻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并给出汇总表和分析,从而看出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中的隐喻倾向性。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帮助莎士比亚读者更好地理
比较概念是人们就某一属性或行为对比较主体和比较客体进行比较后所形成的有关二者异同的概念。根据比较后所得的不同结果,比较概念可有三个子概念:差比概念、同比概念和极比概
《牡丹亭》是中国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的巅峰之作。它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朵奇葩。自从其问世以来,《牡丹亭》在中国的昆曲舞台上久演不衰。如今随着其不同英译版本的出现,《牡
真是无巧不成书,到了月底,又恰逢单位的财务出纳小赵身体不舒服,没来上班,制作这个月的工资表无可厚非地成了王秘书的份内工作.我们的王秘书,也早已习惯了WPS的操作,心想:应
核心阅读纸媒转型效果不理想。原因在哪里?我认为,是转型的形式上有互联网的影子,但是在运营思路上却还是传统的平面媒体思维。户外数字媒体强势引流,两微一端生活圈覆盖,纸
挽歌是一个有丰富内涵的文学样式。传统挽歌题材多样,直到十七世纪,挽歌的定义才逐渐缩小到悼念友人这一层面。众多诗人借这一文学样式传达友情,展现诗才,思考人生,极大地丰富了英
这天,王秘书刚一上班,张主任就走了过去.rn张主任:“小王,最近工作很辛苦,也很有成绩.连局长都在大会上公开表扬我们了.不过,话说回来,表扬是好的,我们的工作要更努力才行.最
做电子演示文稿由哪里开始着手呢?这可难坏了王秘书,虽然,经过这些天的工作,已经对WPS Office有了一些了解,可是,做演示文稿也只用过PPT啊!
一直在忙工作的王秘书突然想起来一个朋友.要给远方的他寄张明信片,可是,挑来选去也没找到好看又合心意的.正在发愁之际,念头一闪--为什么不自己动手做一个呢?这一段时间,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