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隐私权与税收征管的冲突与制衡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m200630990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中,个人和企业的经济交易活动一般都是通过金融机构来完成,因而金融机构保留了大量的纳税人财产交易相关的信息,可以说金融机构掌握了客户经济交易方面的全部信息。根据税收法定主义的要求,只有纳税人的经济收益满足课税要件的情况下,税务机关才能对其进行课税。因此,税务机关在对纳税人进行课税之前,必须掌握纳税人课税的相关的经济事实,这对核定纳税人税收金额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税务机关要想准确高效的获取纳税人的课税信息,金融机构的协助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金融机构基于金融隐私权有对客户的信息进行保密的义务。因此有必要在保护金融隐私权与税务机关获取金融信息之间实现一定的平衡,既要拓宽税务机关从金融机构获得涉税金融信息的途径,又要对税务机关从金融机构获得涉税金融信息的权力进行必要的限制。本文以“金融隐私权与税收征管的冲突与制衡”为题,首先对金融隐私权的确立与演进进行了阐述,分析了金融隐私权与税收征管权冲突的根源和表现以及税收征管权与金融隐私权制衡的基础和协调,最后对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以及域外经验的借鉴,提出了在完善我国税务机关金融信息取得途径的同时对金融隐私权进行保护的具体措施。本文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引言,此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写作的背景及目的,本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以及研究综述。第二部分为首先是对瑞银集团税案的案情的发生、经过以及结果进行了介绍。然后通过对其介绍,引发对税收征管权和金融隐私权关系的思考。第三部分为金融隐私权的确立和演进。这部分主要阐述了对金融隐私权保护的确立过程以及并对金融隐私权的概念和性质进行了界定。第四部分为金融隐私权与税收征管权的冲突。这部分主要阐述了税收征管权与金融隐私权冲突的根源以及冲突的表现。其权利冲突的根源是公权和私权,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冲突。其冲突的表现一方面是税务机关对信息的需求与金融机构保密义的的冲突,另一方面是税务机关对信息的需求与金融机构利益产生的冲突。第五部分为金融隐私权与税收征管权的制衡。这部分主要阐述了金融隐私权与税收征管权制衡的基础以及它们之间该如何协调。协调金融隐私权与税收征管权的基础维护公共利益的原则。应在金融隐私权与税收征管权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进行协调。第六部分为税收征管中信息取得与金融隐私权的保护。这部分主要阐述了构建我国税务机关取得金融信息的途径和税务机关通过金融机构取得金融信息的限制。构建我国税务机关取得金融信息的途径,先阐述了税务机关获取金融信息的必要性,然后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以及域外经验的借鉴,提出了完善我国税务机关金融信息取得途径的具体措施以及税务机关通过金融机构取得金融信息的限制。
其他文献
磁力联轴器结构简单, 传动效率高, 应用广泛, 对其传动特性的分析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文中依据电磁感应原理,提出一种双面气隙双层实心的电磁感应式磁力联轴器结构,运用Ansoft
【正】 哑铃作为最简单、最经济实惠的健身器械,百余年来一直是男性运动首选的健身器械。但长期以来.哑铃往往以"粗.笨、丑"的面孔示人。现在.不论是在健身中心,还是在商场,
国家的国有商业银行是国家金融支柱,在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银行是我国的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势,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
由于我国经济有不断上涨的趋势,使得BOT融资方式在各个企业中的应用越发成熟,有更多的企业开始将BOT融资方式应用到项目中,使其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本文主要针对
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市场化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在已经实现利率市场化的国家和地区中,外国国家和地区占多数,在发达国家中以日本和美国为代表,在新兴经济体中有韩国和阿根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现代金融学的基石,该模型正在经历由线性向非线性的拓展,目前已有的非线性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还未形成体系。文章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对标度可变资本资产定
近几年来,我国在金融改革方面不断深化探索与实践。2013年7月20日,人民银行进一步推进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2014年1月6日,银监会在其年度监管工作电话会议上提出重新试点民
目的:研究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对DN大鼠的作用及产生该作用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一次性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随着信息时代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处理时间序列数据的能力日益强大。尽管如此,在实际应用领域中,对时间序列数据的建模及统计推断依然备受关注。由于时间序列数据存在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