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世界范围来看,受财政支出的影响,各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可持续性缺乏考验,因此理论和实践上都致力于构建一种与经济政策相互包容与促进的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在经济体制变迁的背景下,我国也有建立与经济建设相互协调的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期望。 本文对新国城市社会福利制度的变迁进行系统的梳理,借鉴国际典型福利制度的经验,设计合理的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框架。旨在完善传统福利项目(老年人福利、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的同时,推进全体公民所需的福利项目(住房福利、教育福利、社区福利)的建设,与时俱进地满足公民对社会福利的需求。本文以新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变迁的分析及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的价值理念、制度框架、可行性分析为两大内容为主,并依此为基础,提出构建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实现路径。 第一部分:我国社会福利制度自建国以来以城市为主要对象,经历了“政治导向”——“经济导向”——“社会导向”的变迁,本文将揭示其变迁的逻辑、特征及原因。社会福利转型时期,“市场化”带来了贫富两极分化、弱势群体被排斥等社会问题,福利支出的扩大加剧了财政压力。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的目标首先是实现福利制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促进,从宏观层面保证制度自身的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具体福利项目,以保证各弱势群体的生存及发展,推进全体公民所需的福利项目,提升国民福祉与生活水平。 第二部分: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的价值理念在于不拘于眼前利益、注重长期投资,实现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相互包容与促进,增强社会群体的自我发展。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在对传统对象提供津贴补助、设施建设、服务项目、教育培训及就业促进的同时,增强社会成员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进步。本文从实现适度普惠、推动政治经济全面进步、促进可持续发展三个角度对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框架结构进行说明。同时,民主政治提供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增长提供的财政支持可行性、社会发展提供的文化支持可行性都是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基础。 基于以上两点内容,可见发展型社会福利的构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顺利实现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就必须以民生为本。有效发挥社会福利制度的经济功能、缩小中东西部之间的差距、真正实现“政府福利”向“社会福利”的转变、增强社会成员自我发展的能力是推进发展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切实可行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