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huyuan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寿光市地处山东省东北部,渤海莱州湾南部,属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农村劳动力转移较快,201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13万人,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就业主体和产业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城乡一体均衡寿光”建设的中坚力量。目前,寿光市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寿光市农村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农村劳动力转移主体的文化程度普遍在小学和初中水平、年龄在31-50岁之间;(2)农村劳动力全家外出转移就业的速度加快;(3)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多以老乡、亲戚介绍为主,政府的有序指导作用较弱;(4)寿光农民工享受的各种社会保障仍游离于城市居民保障体系之外,由此带来了寿光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几个问题:(1)寿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体素质偏低,接受系统技能培训的机会少,技能“瓶颈”制约进一步显现;(2)寿光农村劳动力以家庭为单位转移到城市后,面临的社保、教育等社会问题凸显;(3)尽管寿光市政府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但因为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等原因,仍然未能在劳动力转移中起到主导地位,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服务作用。鉴于寿光市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为了找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作者通过实地走访、发放调查问卷、专家咨询等途径,在潍坊地区的寿光市范围内开展调研,深入了解农民生活、工作情况及素质状况,客观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产生上述问题的内在和外在原因,并进行了劳动力转移的效应分析。在努力发掘劳动力转移的积极影响的同时,通过客观分析,提出有效弱化转移行为对经济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可行性举措,最终提出指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快速有序转移的政策和建议:根据寿光实际情况(1)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的带动作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2)加强政府引导、协调和服务作用,通过规范劳动力市场建设、加强技能培训、维护农民工权益等,营造农民工转移良好环境;(3)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等,使他们与市民享有平等的住房、医疗、教育等权益,解除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后顾之忧。对寿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起到加快寿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维护转移的稳定性以及提高转移效率的作用,而且对于整个潍坊市、环渤海经济区甚至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得到如下结论:(1)寿光市农村劳动力的快速有序转移是“城乡一体均衡寿光”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非常有必要的。(2)寿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特点和动因是寿光市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3)寿光市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权益和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视及由此制定的相关制度和政策,将为类似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一定的借鉴。
其他文献
1概念近年来,畜牧业快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膳食结构。畜禽健康养殖是立足于传统畜牧业的基础,着眼于当前畜牧兽医的先进科技,解决畜牧业生态环保,无公害、规模化、标准化、
湘西属武陵山区,受制于投资不足,人才局限诸多因素,生猪规模养殖水平较低。全州猪肉消费需求一直很大,多年来,猪肉供不应求,其中75%依靠从重庆市秀山等地进口。本论文旨在对湖南湘
本文分别对广播覆盖率的指标体系与车载广播路测仪的功能及使用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并结合实际测试工作,总结出车载路测的方法和步骤,最后分享了车载路测仪的使用与维护经验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观念的转变,特别国家明确提出开展全国亿万青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后,体育在整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被逐渐的凸显出来。而体育游戏作为当前体育教学中
质量工程为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因缺乏相应的展示平台,其成果未能发挥出应有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为此,笔者结合本校实际开发了基于校园网的质量工
粮食是人们生存的基本保障,“无粮不稳”,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国不可一日无粮,家不可一日无米。粮食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是保证国计民生的必需品。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粮食这一重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转型问题已经受到了学术界和实务的广泛重视。传统的以GDP为中心的、以能源消耗增长为特征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越来越受到资源和能源的双重瓶颈
自2016年我国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起,研学旅行就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改革新时期的一大热点。但由于我国关于研学旅行的研究才刚起步不久,各项体系都还不完善,面临着诸如“组织保障”、“经费筹措”、“课程开发”、“基地建设旅行路线规划”、“安全保障”等方面困难。其中研学旅行课程化是解决目前研学旅行常态化问题的根本,就学术研究而言,我们必须加强对研学旅行的本体研究,探索研学旅行课程开发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全球疾病谱的改变,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研究显示神经系统疾病是很多病人尤其是65岁以下病人致残的主要影响因素。近年来,随着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