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探讨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来源 :长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dongfen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GEO芯片预测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有效成分、潜在靶点和代谢通路,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和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机制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黄芩汤四味药材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在GeneCards、PharmGkb、TTD、DrugBank数据库以及GEO数据库筛选疾病基因信息,对疾病与中药成分靶点绘制韦恩图并构建PPI网络,用R4.0.4软件和Cytoscape3.8.0软件中的CytoNCA和BisoGenet进行筛选和拓扑分析并构建网络,用R语言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及KEGG关系网络构建,最终得到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有效成分、核心靶点以及代谢通路。采用葡聚糖硫酸钠构建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并在行为学、体重变化、粪便隐血测试、疾病活动指数、结肠组织形态观察及结肠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方面进行模型评价。模型建立后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黄芩汤高剂量组、黄芩汤中剂量组和黄芩汤低剂量组,给药治疗21d后收集各组小鼠结肠组织,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学病变情况,HE染色进行结肠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组织中IL1β、IL6、IL10和TGFβ细胞因子含量变化,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肠道菌群变化,以此来研究黄芩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炎症因子的变化以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结果: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共同检索结果得到黄芩汤中165个有效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生物碱、萜类等,相关靶点有2836个,160个交集靶点,GEO数据库筛选得到910个差异基因,其中实验组上调基因575个,下调335个。经“有效成分-UC靶点”网络的构建获得连接疾病节点数目最多的成分为槲皮素、汉黄芩素、刺槐素、山奈酚、柚皮素,PPI网络构建得到IL6、IL1β、FOS、STAT3等关键因子,GO和KEGG富集分析及KEGG网络构建得知黄芩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主要在TNF和IL17等信号通路上富集,核心基因为IL6、IL1β、FOS、JUN等。经动物实验可知,黄芩汤可改善模型小鼠精神状态等行为学特征,降低粪便隐血测试阳性表达,提高小鼠体重。阳性药物组、黄芩汤治疗组结肠长度较模型组显著上升,黄芩汤中剂量组结肠组织颜色趋于正常,长度最接近空白组,HE染色可观察到黄芩汤中剂量组与阳性药和黄芩汤高剂量组比,炎性细胞明显减少,腺体排列较为规则,免疫组化得知空白组与模型组IL6、IL10有显著性差异(P<0.01),IL1β有统计学意义,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IL1β、IL6含量显著上升、IL10含量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芩汤高中低剂量组IL1β显著下降(P<0.05)黄芩汤中剂量组IL1β含量最少,阳性药、黄芩汤中剂量组IL6显著下调(P<0.01),阳性药、黄芩汤高、中剂量组IL10显著上调(P<0.01),高剂量组含量最多,其次是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药物组;各组中TGFβ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16s rDNA技术测得2705010条肠道菌群序列,物种分类学显示模型组中拟杆菌门、变形菌门丰度都略多于其他组,在纲水平中革兰阴性杆菌丰度最低,γ-变形菌纲丰度高于其他组。各治疗组经给药治疗后,Alpha多样性Shannon和Simpson指数分析得知,模型组中菌群多样性显著低于空白组,黄芩汤高剂量组的菌群多样性最接近于空白组且较稳定。稀疏曲线表明测序深度足以研究每个样本的微生物多样性,距离矩阵与PCoA分析可知模型组的群落组成具有显著差异,黄芩汤高剂量组相对而言趋于空白组菌群群落。经差异菌分析可知模型组中拟杆菌属较多,各治疗组中乳杆菌属含量较多,阳性药物组中厚壁菌门丰度最多,模型组中罗氏弧菌、白粉菌科、梭菌属、粪球菌属、拟杆菌属、绿菌科与其他组存在差异,普雷沃氏菌属与科水平均在模型组中表达,阳性药物中假丁酸弧菌属、乳球菌属、芽孢杆菌属、梭菌科、消化链球菌科丰度表达较高,黄芩汤低剂量组丰度最多的是立克菌,黄芩汤中剂量组莫拉菌科和不动杆菌丰度表达较高。
  结论:利用网络药理与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以及16s rDNA测序技术可证实黄芩汤可通过降低炎症因子IL6、IL1β,提高IL10继而影响肠道菌群多样性,使有益菌的丰度升高,有害菌丰度降低,从而参与抑制IL17、TNF等信号通路中IL6、IL1β蛋白因子的表达水平,达到发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解毒除湿汤联合伐昔洛韦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治疗优势。方法:本研究选定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解毒除湿汤联合伐昔洛韦口服;对照组给予伐昔洛韦片口服,两组同时给予维生素B1、甲钴胺片口服、炉甘石洗剂外用,观察周期为10天。观察周期结束后,运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25.0分别对治疗前后皮损情况、相关症状体征积分、VAS评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明确鹿茸“壮肾阳”的药效物质基础;筛选鹿茸“强筋骨”活性组分,确定酶解多肽的最佳工艺,优化鹿茸“强筋骨”多肽肠溶片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1.首先使用超滤膜超滤离心得到鹿茸不同组分,以睾丸间质细胞的睾酮分泌量为评价指标进行活性筛选;通过ESI-MS/MS绘制不同批次鹿茸鲜品和加工品的一级质谱指纹谱图,测定各样品增加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的睾酮分泌量,联合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
学位
目的:  人参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等多种药理作用,对衰老相关的疾病有良好的疗效,人参抗衰老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尚未阐明。本研究基于代谢组学和微生物组学探讨独参汤(DST)对D-半乳糖(D-gal)诱导的衰老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方面的改善作用及作用机制。  方法:  1.电喷雾电离(ESI)源的Q-Orbitrap质谱仪上在负离子模式下进行DST的主要成分鉴定。  2.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
学位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措施探索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并应用动物实验以及细胞实验进行验证。  方法:收集药物成分采用TCMSP数据库以及靶点预测通过Swisstarget网站,疾病的相关靶点采用Disgenet6.0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HPO数据库获取,药物与疾病获得了共有的靶点以后,采用David6.8数据库进行KEGG和GO分析,关键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分析并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基础上,研究参麦方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结合动物实验与细胞实验,探讨参麦方基于网络药理所预测出的相关靶点与通路的相互作用关系,为后续参麦方改善糖尿病肾病(DN)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网络药理学: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数据库(TCMSP)、中医百科全书平台(ETCM)收集参麦方中红参、麦冬的化学成分。通过整合药物靶标数据库
目的:拓展鹿皮蛋白肽在免疫调节肽、抗血虚肽新药和保健食品开发领域的使用,针对鹿皮寡肽此方面的数据资料,优化筛选出鹿皮免疫活性成分并且对其活性组分进行辨识。  方法:以鹿皮为研究对象,利用系统溶剂法对鹿皮不同极性组分进行活性筛选,分别应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70%乙醇、纯水对鹿皮进行提取,以羟基自由基清除率、HS-5细胞增殖率、RAW264.7细胞增殖率、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