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黑一雄是英国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近年来国内外文学批评界对石黑作品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学界起初非常关注石黑的移民背景,及其早期作品中的日本性,大量的评论、论文、专刊和研讨聚焦其荣获布克奖的《长日留痕》。石黑的二战移民经历和其丰富的社会救助实践,令其对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和损失有更深切的理解和洞察,其写作特别关注普通人的情感和记忆。二战对石黑有决定性影响,将其四部小说(《远山淡影》、《浮世画家》、《长日留痕》和《上海孤儿》)在主题上连接成一个整体。前人对《长日留痕》的丰富研究虽然注意到其二战背景,但对石黑二战背景小说尚缺乏整体讨论。这四部小说都从普通人的视角,以不同的方式,深刻揭示了主人公在二战前后经历地理、认知和心理位移,面临存在困境和身份危机。回忆与叙事结合,使得其小说开篇、结尾都在回忆中展开和结束,主人公完成了一次心灵救赎之旅。 学界研讨石黑小说,主要从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文类、心理、叙事技巧等视角出发,分析其作品中记忆、情感、伤痕、童真逝去等主题。本文认为,从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等视角进行的研究受阐释框架束缚,有宽泛化倾向,而从心灵悔悟和回忆掩饰的角度对其作品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叙述者的视角和话语,二者均未关注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以传达对人性的深切关怀、提供人类共通的精神慰藉,而这些正是石黑作品之灵魂所在。 石黑极为强调读者在阅读中的作用,非常关注读者的情感、认知、智力、心理与伦理融合。修辞性叙事学非常契合这种强调文本、作者和读者互动的特征,认为人物叙事是包含两种叙事交流的间接交流艺术,其一是叙述者与受述者的交流,其二是隐含作者借助前一交流来间接实现自己与作者的读者的交流,这种双重交流本身就是一个多重的伦理情境。因此,本文在国内外批评界新近研究的基础上,尝试运用詹姆斯·费伦修辞性叙事批评理论,对石黑一雄四部二战小说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解读。本文以费伦修辞阅读六大原则为分析工具,将其四个核心论题,即叙事进程、叙事判断、叙事聚焦和不可靠叙事,分别作为分析四部小说的核心论题,探索人物叙事的修辞性双重交流如何在这四个核心论题中实现。 具体来说,论文包含七章。 第一章为导论,介绍石黑一雄的生平和四部二战小说,学界对于其作品的文学批评成果,在此基础上界定研究石黑小说修辞性叙事的可行性和意义。 第二章为理论阐述,介绍费伦修辞性叙事理论之精要,重点介绍六大阅读原则、六大核心论题、以及其在本研究中的逻辑关系。 第三章关注《远山淡影》,研究人物叙事双重交流如何在修辞性叙事进程中实现。本章按照小说的叙事顺序,依次从“开端”到“中段”到“结尾”进行分析。本章认为,《远山淡影》的双重叙事交流在修辞性叙事进程中以如下方式实现:人物叙述者假借讲述他者的故事来讲述自己的故事,操纵记忆,试图追寻失落的母性;而隐含作者通过对文本动态、读者动态、有自我意识叙述者、特别是惊奇结尾等设计,帮助人物叙述者寻找其价值,缓解其愧疚和空虚,向读者展示通过讲述来获取慰藉、面对创伤的心灵图景。 第四章考察《浮世画家》,探讨人物叙事双重交流如何在修辞性叙事判断中实现。本章逐步分析在四个日记体叙事中,叙述者、关键人物和读者对人物叙述者的职业生涯,分别做出阐释判断和伦理判断,最后分析读者的审美判断。本章认为,《浮世画家》的双重叙事交流在修辞性叙事判断中如此实现:人物叙述者为了追寻失落的荣光,对自己的过去做出阐释和伦理判断并不断加以修正,最后接受自己只是普通画匠;而隐含作者引导读者对人物叙述者做出阐释判断和伦理判断,并对人物叙述者的判断做出判断,进而对整个文本设计做出审美判断,使读者充分感受人们在丧失名誉后从逃避到忏悔再到补救的苦苦挣扎心路历程。 第五章讨论《长日留痕》,探析人物叙事双重交流如何在修辞性叙事聚焦中实现。本章分别从双重聚焦和自由直接话语两个角度分析人物叙述者的回忆与追寻。本章发现,《长日留痕》的双重叙事交流在修辞性叙事聚焦中的实现方式为:一方面,人物叙述者为了追寻逝去的职业尊严和错失的爱情,将叙述者“我”的自我意识透射到人物“我”身上,人物聚焦与叙述者聚焦交替或重合;另一方面,隐含作者通过双重聚焦和自由直接形式,使故事和话语有机融合,传达了对人物叙述者的伦理移情,向读者展现了人们极度压抑却又翻腾的内心情感戏剧。 第六章聚焦《上海孤儿》,探究人物叙事双重交流如何在修辞性叙事不可靠性中实现。本章依次分析在小说前半段现实主义、后半段超现实主义和尾声现实主义中的不可靠叙事。超现实隐喻场景令读者无法获知过真相,但隐含作者、叙述者和读者之间的反讽距离依旧存在,使得《上海孤儿》的双重交流在修辞性叙事不可靠性中依然得以实现:一方面,童年创伤导致人物叙述者在伦理轴、知识轴和事件轴上的连锁不可靠叙事,整部小说的叙事逻辑和结构呈现不可靠性。其最终接受孤儿身份,走出创伤;另一方面,隐含作者要求读者建构过去的真相,创造性地实现不可靠叙事向心理、伦理和隐喻的转移,传达了对人物叙述者深切的伦理移情。 第七章为结语。本章总结本研究的发现,指出石黑一雄小说的二战背景决定了人物叙事的迫切性与障碍性,而这恰恰邀请读者对其叙事做出认知、心理、情感和伦理参与,进而成就了作者代理、文本策略和读者反应修辞三角之间循环往复的动态交流。石黑一雄小说叙事的无穷魅力就建立在这种动态交流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