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q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体是西方哲学的基本概念。主体间性包含着不同主体之间的诸种关联方式和作用方式,意味着多重主体间关系。主体性及主体间性理论从哲学扩及到美学、伦理学和翻译学领域。从原文到译文的转换过程中,涉及各种主体间性的社会性交往,因此,译者主体性的研究需要伦理规范。中西方的伦理研究启发了翻译领域的研究。本文基于翻译主体间性,从伦理的视角探讨了译者主体性,并讨论了构建翻译伦理学的意义。   本文采取描述、对比和例证的研究方法,对译者主体性进行探讨。简介部分包括研究背景、意义及内容。第二章将哲学及文学中的主体理论以及中西方翻译伦理研究做了小结。第三章从伦理的视角探讨译者主体性,主要研究伦理对译者翻译动机的影响,对译者原语文本选择的影响及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影响。译者的活动涉及读者与译者、作者与译者等多对主体之间的关系。因此,第四章从翻译主体间性的角度探讨伦理对译者主体的影响,包括读者伦理对译者的制约,如伦理对译者文本选择的影响及翻译策略的影响。作者伦理对译者的影响,既体现在译者要遵循“忠诚”的伦理概念上,又体现在译者要正确地发挥能动性方面。在大量例证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构建翻译伦理学的设想。   结论部分总结了伦理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发现,同时又阐释了本论文研究的局限性及研究前景。
其他文献
语言传达言说者的态度和立场,而态度和立场的话语表征方式又影响话语参与者间的人际关系,这一论断已成学界广泛共识。翻译作为跨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必然涉及话语使用,其话语表征方
日本的教育和中国一样,都是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义务教育。这九年时间对于孩子们来说,是身心都在成长的重要阶段。日本的学校有一门教育课程叫“特别活动”,笔者研究了关于孩
为了克服神经网络依赖初始化结果,泛化能力不强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受限玻尔兹曼机(RBM)的神经网络模型.利用无监督学习方法优化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将RBM与神经网络融
误读分析重点研究诵读行为,打开了一个透视阅读过程的窗口。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误读分析已被广泛用于阅读过程研究的诸多方面。然而,国内的误读分析研究尚不多见,尤其缺乏针对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文学史上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黑人女作家,她在《黑暗中的游戏》中指出,黑人及黑人文学是美国文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慈悲》是其2008年发表的作品,小说
BLAS库分为两类函数运算:复数函数与实数函数。矩阵乘法函数是BLAS库的核心函数,BLAS库中的许多函数在实现时都调用了矩阵乘法函数。文章结合龙芯3A体系结构的特点,通过对矩
“空白”是体现艺术美的一种重要方式,有着丰富的理论渊源。西方文论和中国古典美学对其都有所探究。前者中的“空白”主要适用于小说,重在具体的、有限的“召唤结构”;而后者中
词汇贯穿语言学习的始终,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语块,作为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二语词汇习得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近年来,语块教学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备受关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