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变甘蔗渣生物吸附废水中Cr(Ⅵ)特性研究

来源 :华东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g12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林废弃物来源广泛,产量巨大,是重要的生物质资源。本文以霉变甘蔗渣粉末为主要吸附材料,普通甘蔗渣粉末和霉变甘蔗渣中Cr(Ⅵ)抗性菌株粉末为对比材料,进行实验设计。通过改变溶液pH值、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和Cr(Ⅵ)初始浓度,来探究不同条件下三种吸附材料对废水中Cr(Ⅵ)吸附效果。并采用吸附等温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初步探讨吸附机理。同时采用现代分析技术,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吸附材料进行表征,进一步深入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三种吸附材料的吸附效果为霉变甘蔗渣>霉变甘蔗渣中耐受Cr(Ⅵ)菌株>普通甘蔗渣,霉变甘蔗渣吸附效果最佳。霉变甘蔗渣对Cr(VI)的最大去除率可达到93.63%,最大吸附量为15.5mg/g。2、经过耐受实验可知,此霉变甘蔗渣中分离出的霉菌可耐受400 mg/L六价铬。以18SrDNA进行分子测序,确定耐受高浓度铬离子菌株的种属为Fusarium sacchari(甘蔗镰孢霉菌)。3、普通甘蔗渣吸附材料对Cr(VI)吸附能力较好,最佳吸附条件为pH=4的酸性条件下,0.5g的甘蔗渣粉末投加量,50mg/LCr(VI)浓度的模拟废水,240min的吸附时间。在吸附时间为180min、霉菌粉末投加量为1g,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霉菌粉末对Cr(VI)去除率最高可达到84.16%,吸附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吸附性能。而霉变甘蔗渣粉末在中性条件,吸附时间为150min,霉变甘蔗渣粉末投加量为1g以及50mg/L Cr(VI)初始浓度的吸附参数下吸附性能最好。4、对于吸附动力学方程而言,三种吸附材料的动力学拟合都与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更符合。对于吸附等温方程而言,普通甘蔗渣及霉变甘蔗渣中耐受Cr(Ⅵ)菌株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而霉变甘蔗渣更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说明霉变甘蔗渣吸附过程可能更为复杂,为多层吸附。5、红外光谱显示,三种吸附材料表面官能团丰富。均含有相对应的含氧官能团,含氮官能团以及含磷官能团等。
其他文献
统一表达空间关系中的拓扑关系和方向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首先对已有的方向模型进行分析和比较,提出了一种方向模型,即采用锥形的方法将空间参照对象的内部、边界和外部
【目的】模拟研究定位灌溉及分根区交替灌溉的‘嘎拉’苹果幼苗光合反应,探讨不同水分条件下叶片光合效率的气孔与非气孔限制作用。【方法】采用18%PEG6000(w/v)模拟水分胁迫
员工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对人才需求与日俱增的房地产业来说,员工绩效管理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国家对房地产市场采取了多种调控手段,加剧了房地产同行业的竞争。在当前的国家政策下,如何采用先进的绩效管理应对市场竞争,尤显迫切和具有重要意义。哈尔滨H公司作为一家以房地产开发为基础、以战略多元化为发展方向的房地产公司,在近几年的发展中,经营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然而绩效管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稳定期COPD患者165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250 mg·d-1
目的:研究四子种王胶囊的药效学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进行了4个大鼠实验,观察对其生育能力影响、性器官重量影响、抗疲劳能力及低温存活能力影响.结果:实验发
以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为主体,研究了水泥-粉煤灰(C—FA)和再生骨料2个体系之间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加载频率的降低,RAP混合料的动态弹性模量随之降低;当mn/ms为1/5~5/5,
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和环境等方面呈现的巨大应用潜力,使得其生物学效应与生物安全性评价受到了广泛而密切的关注。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取决于纳米材料与生物体组分之间的动态
在现代社会,票据作用日益重要,各国法律对于票据的要式性特征,即票据应具备的形式、条件均作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随着现代工商经济的迅速发展,票据流通速度加快,在实际的交
为了探讨固氮菌对桉树生长的促生效应以及对土壤营养的影响。本试验以高峰林场桉树专用肥(N16%,P6%,K9%)为基础,设置处理1(N16%+P6%+K9%+1%固氮菌)、CK1(N16%+P6%+K9%)、处理2(N8%+P6%+K9%+1%固氮菌)、CK2(N8%+P6%+K9%)4种肥料作为巨尾桉幼林追肥,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造林,进行1.5a的生长量测量、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土壤肥力相关指标
本文以《老子》为语料,对其中第一人称代词“吾”和“我”从句法功能和指代意义两方面进行辨析,并进一步讨论了“吾”与“我”在《老子》中共存的意义。“吾”在《老子》中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