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歌翻译中的形式对等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th_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翻译过程中,形式与内容对等的选择是一个很难两全的问题。因为源语和目的语在表达方式上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在保留形式与保留内容的取舍问题上,人们通常会选择舍弃形式而保留内容。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提出的动态对等和形式对等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意义,风格和读者的反应。在保持文本意义和风格对等的基础上,该理论强调目的语的读者在读译文时应该和源语读者读原文的相同反应。奈达认为翻译中最高层次的对等,即“译文应该和原文达到高度的对等,使泽语读者和源语言读者在欣赏和理解时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上一致。”这一理论将作为评判翻译优劣的一个标准。   为了解决英语格律诗歌在翻译成中文时常会以一种中国读者不熟悉的自由体形式出现,让人很那感觉读的是诗歌的问题,这篇论文赋予形式对等一个新的理解。在分析比较之后,作者将中国诗歌和英国诗歌发展形式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民谣阶段,格律诗阶段,和自由体阶段。在民谣阶段中国诗歌主要经历了二言诗,四言诗,骚体,赋和乐府诗,而英国诗歌主要以首韵为主。这是诗歌的开始。在格律诗阶段,中国诗歌经历了绝句,律诗,词和散曲,而英国诗歌有尾韵体,双韵体和十四行诗。在两种语言中,都是诗歌的繁荣阶段,是诗歌的顶峰。而最后一个是自由体阶段。在中国产生于20世纪初的新诗主要采用这一形式,而英国主要包括素体诗和自由诗两种。在功能对等的标准下,作者主张在英汉诗歌翻译中,原作的形式不应该被机械地搬到译作中,而应该在相应的发展阶段找到适合的形式实现对等。这样一定能在读者的反应中实现形式对等。本文还应用大量翻译实例证明本文的结果对于中英诗歌翻译实践以及两种诗歌本身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适用于嵌入式开发团队的嵌入式开发成熟度模型和用于工程实施的持续改进措施,能保证嵌入式系统开发工程的质量。逐级递进设计过程不规范、缺乏设计流程持续性改进、开发模式
研究背景:读者反应理论是以现象学和解释学为理论基础,以人的接受实践为依据的独立自足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任何文学本文都具有未定性,是一个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图式结构。
红外线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已广泛应用在工业控制和日常生活中。例如,轿车上的红外遥控门,投影仪、录像机、音响、VCD、空调、电视机的红外线遥控等。然而,这些装置只涉及固定
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对微控制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性能的控制器完成各种复杂的控制功能。Micronas公司的CDC3207是针对汽车电子系统设计的一款基于ARM7TDMI核的微处理器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使得不同语言国家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学英语新四级测试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对衡量和提高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群体的英语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
学位
在多机主从式无线通信中,无线收发模块对噪声非常敏感,即使没有信号也会产生随机数据。如果将它直接与计算机相连,通信程序就会因为需要不断接收这些随机数据而大大占用计算
战争小说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美国战争小说之父斯蒂芬·克莱思的《红色英勇勋章》,到厄内斯特·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再至梯姆·奥布莱恩的《林中之湖》,
学位
普遍认为文学文体学与文学翻译密切关联,但大多数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并未真正将两者结合,以提升翻译实效。译者经常采用的所谓文体学的翻译方法也无非是其本人对文学作品中文体
从人类发明种植纤维植物、纺纱织布到制作成衣,迄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今天,服装不仅是人类赖以遮体御寒的工具,而且成为人们打扮装点自己的“包装”,使人们获得装饰和美化,帮
为了解决基于视频处理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面临的诸多问题开发了的一套功能较为完善的嵌入式视频交通信息采集终端。该系统虽然没有采用高端的数字信号处理芯片,但具有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