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经》中有关休闲审美的书写是“诗人们”借助直观物质世界的生命活动意象,以当下的直观感受及生存经验而产生的率真生命体验。生存的经验教会他们,参加一些不同于日常生活的其它活动,可以暂时帮助人们“隔离”日常生活,缓解原来“程序化”生活的压抑之感,摆脱生命困顿,抒发畅意情绪。进而,个体生命以审美的态度参与生活,并与物质对象世界实现完美相融,实现对自我生命形式的超越。因而,在审美中构建休闲的生命的本源意义,突破生命存在的世俗栅栏,将身体的有限与生命的无限相结合,以在场的物质世界与不在场的想象意境世界相融合,用语言文字及生存现实行为构筑“休闲时空”,展示生命活动的自由空间,领悟生命存在的本真意义。在“休闲时空”中体味审美之妙,最终获得生命的解脱,达到休闲的理想境界。五四以来,学者们从民俗、环境、文化等现代学术角度对《诗经》进行了深入研究,扩展了研究视野,但仍大有空间可挖。从休闲审美的角度挖掘《诗经》文本中所潜藏的对人的生理与心理的关注,有利于我们借鉴中国古代文化中丰富的休闲资源为现代生活服务。首先,梳理《诗经》文本中的休闲审美元素、休闲审美资源产生文化环境及其特征。《诗经》中的休闲展现了先民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在先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之中,他们能够参与宴会、狩猎及各种游乐习俗,观赏诗乐舞的表演仪式,甚至有些可以直接进入到活动之中,在某种特定的时空体验中休闲之乐。尤其是从部分篇目中可以发现先民们能够利用眼前之景,与物相融,感悟静谧的精神,在雅化的艺术生活实践中体验休闲慰藉之力。同时,“诗人们”借助仪式化与表演性的典雅生活艺术环境,在相对和平的生活条件下践行诗意的生活态度,调节内心的惆怅,实现精神的沉醉,丰富生命的意蕴。但是,不管何种意义的休闲审美资源,都需要《诗经》时代特定的文化环境相辅助,这就是依附于当时微观社会制度及宏观时间与具体节庆的大致情况而不断确定的。论文接着重点分析了《诗经》文本中休闲审美的主要内容。第一类是由原始社会不断发展的游乐、节庆等活动,“诗人们”利用诗歌表达参与游乐的趣味与节庆的热闹氛围,同时还有古代“行旅”活动中的忧愁喜乐,并借助诗歌进行遣忧抒怀。第二类是带有典礼中所体现的歌舞与宴饮等活动,这些活动是《诗经》时代典雅生活艺术的体现,参与者通过集体或私人活动,利用他们所具有的原始社会经验,借助人们的感觉知觉表达人在此种情况下所受到的刺激,能够体会到一种艺术化生活的乐趣。第三类是服饰、配饰等各种生活用品的具体展现,他们按照社会等级制度享用衣食住行的各种器物,这类生活方式关注等级制度下的人的炫耀性物质性享受,而非身心的健康调节。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依赖于《诗经》文本中描述的现实世界的生活环境的情形再现,那多样化的休闲场所,使得先民们可以在有限的时空条件下获得休闲资源。在此基础上,论文着力阐释《诗经》休闲审美的诗性栖居智慧。从某种意义上说,《诗经》中所带有的诗性生存智慧是发现“人”与“心”的一种开端。《诗经》时代已经具有原始的生命平等的观念,先民们在人和外界世界之间主动的联系,用联想、比兴等方式,以“心”的感觉认识多样性的生命世界;人们也主动表述“心”的感物状态,在一定的休闲时空下完成一次审美的体验,表达思想感情。进而借助诗乐舞三位一体的雅化生活艺术形式满足人们一定程度的合理欲望,通过进入这种艺术生活环境而缓解现实人生中的压抑。尤其是在祭祀和宴会等活动中所产生的那种暂时隔离状态时,才是人们产生自娱情绪的深刻表达。而就休闲时所体现的雅化的生活艺术而言,他们能够在面对自然世界、人文世界的诸多审美对象时忘却现实生活的多重压力而达到与物合一、相互交融的情形,从而借物起兴,表达他们内心的欢喜或愁绪,但这些情绪的表达是对“生而为人,而不断成人”的生命境界的提升,也是个体生命相对自由的境界的展现,从而不断净化自我,洗涤污浊,重新投入到新的人生之路上去。总之,论文以休闲审美的视野分析《诗经》中所蕴涵的休闲篇目,注重休闲审美主体所产生的诗性体验,在一种动态的生存时空中体验生命的美好。通过分析“诗人”、文本及日常生活的暂时隔离状态,体味他们在“休闲时空”下形成的对客观审美世界的审美情趣。进而,人们可以在劳动(工作)中休闲,在休闲中劳动(工作),以促发人的精神活力,调节人们的生存压力,满足现有生活基础上而得到充分的休闲。从这个层面分析《诗经》中的休闲审美资源,探究古人的生活态度、生存方式等,以期找到不同于以往探究诗歌本身的研究侧重点,更深层次的挖掘诗歌的存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