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Gαq基因的多种剪接体介导光信号转导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ll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GPCRs)是目前已知数目最多的一类膜受体,它们调控了如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信号传递以及激素和神经递质等介导的信号传递。GPCRs与配体的结合使其构象发生改变,进而激活异源三聚体G蛋白并开启下游信号传导通路。果蝇的视觉信号传递系统是研究GPCR信号传导通路的良好模型。果蝇中Gαq基因编码G蛋白α亚基,产生七种剪接体并编码三种Gαq蛋白,分别为Gαq1、Gαq3和Gαq4蛋白。其中Gαq1蛋白在果蝇光信号传导通路中起主导作用,但是Gαq1完全缺失突变品系(Gαq961)仍然有残留的光反应,暗示Gαq的其他剪接体或编码Gqα亚基的其他基因可能参与光信号转导。此外,Gαq1完全缺失突变品系只表现出轻微的视网膜退化现象,它作为光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分子在果蝇视网膜退化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果蝇的视觉信号传递系统为模型,综合利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以及电生理技术等生物手段解析了Gαq基因的不同剪接体介导光信号转导的机制。首先,我们通过视网膜电位记录(electroretinogram,ERG)筛选到一株对光刺激没有反应的突变体果蝇(no-light-response,nlr)。利用细胞内记录和免疫印迹实验,我们揭示nlr突变体果蝇对光刺激没有反应是由于Gαq蛋白缺失所导致的。我们通过对nlr突变位点定位和开展表型挽救实验证实Gαq1和Gαq3蛋白共同介导光信号转导,并阐明Gαq3蛋白而非Gαq蛋白的同源物CG30054或CG17760介导Gαq1完全缺失突变品系中残留的光反应。电镜超微结构检测显示完全缺失Gαq蛋白导致果蝇出现快速的光依赖性视网膜退化。进一步研究阐明Rh1与Arrestin2形成稳定复合物导致了视网膜退化。最后,我们还揭示了Gαq3蛋白而非Gαq1蛋白介导了Rh1的合成过程。上述研究阐明了Gαq基因编码的两种不同剪接体Gαq1和Gαq3均介导了果蝇视觉信号传递过程,揭示了Gαq蛋白的缺失同样会导致视网膜退化,并发现Gαq3蛋白而非Gαq1蛋白调控了Rh1合成。该论文的研究工作完善了果蝇光信号转导通路模型和视网膜退变机制,为研究GPCR信号传导通路提供了新线索。
其他文献
铁基块体非晶合金作为一元素多样化的合金家族,其成分可调范围广、磁相变温度区间跨度大以及制造成本低,具有作为室温磁制冷工质的潜力。另一方面,铁基非晶合金的长程无序结构可以突破微成型加工中晶粒尺寸效应的限制,有望成为更理想的微成型磁性材料。然而,由于大部分铁基块体非晶合金的形成能力有限、过冷液相区间窄,所以目前较难实现其作为近室温磁工质的应用和过冷液相区间的热塑性加工。为了开发具有高非晶形成能力和宽过
目前耐热铝合金(Al-Cu系和Al-Si-Cu系合金)的应用限制在250℃左右。随着对构件使用温度的要求升高,这些合金的高温强度和延展性成为一个关键参数。从设计角度来看,一个更好的参数是材料的蠕变抗力,这决定了工程部件的高温承载性能和寿命。工业用铝合金中含有多种复杂的二次相(如θ、T-Al20Cu2Mn3、S-Al Cu2Mg、富Ni相和新开发的富锰相等),其尺寸、形貌和热稳定性决定了铝合金的高温
高空长航时大柔性飞行器可用于执行侦察、监测、预警和通信中继等任务,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及应用前景,是临近空间飞行器重要的结构形式之一。为了提高气动效率、任务载荷,此类飞行器通常采用轻质复合材料,具有大展弦比柔性机翼。大柔性飞行器结构与气动荷载耦合形成的气动弹性问题,与传统飞机有很大区别,体现在结构变形较大、系统中不确定性因素突出、弹性振动与刚体模态产生耦合等方面。这些特点决定了以往的非定常气动力理论
相变材料在商业用途中已经使用了很多年,它们在能量存储中的应用有效地缓解了化石燃料的储量有限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提高了许多家庭和工业部门中的能源存储和使用效率。除此之外,相变材料在生物医学、电子、纺织、建筑和汽车工业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相变材料的发展进程中,已经研究的材料囊括了许多种类,比如无机物、有机物、聚合物和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其中分子基相变材料(包含有机物和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由于
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如激光金属沉积技术LMD)的诞生使金属零件的设计与制造迈入了新的纪元。依托逐层添加式制造方法,激光增材制造的零件往往具有高度复杂的空间结构以及定制化的功能梯度,在航空航天、航海、核工业以及石油化工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激光增材制造过程中的应力集中、微观组织混乱、裂纹、气孔等缺陷缺少有效的监测和调控手段,严重的制约了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本文以LMD增材制造316不锈钢为
高碳珠光体钢丝是工业生产中强度最高的金属结构材料,因其同时具备优良的韧塑性,广泛应用于大跨度桥梁缆索、汽车轮胎和高层建筑等国民经济领域。微合金化是超高强度珠光体钢丝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Mn、Si元素是最常见的添加元素。Mn、Si元素的添加,显著影响珠光体的共析转变过程及微观结构特征,对珠光体钢最终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控制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发现,Mn、Si元素在珠光体两相间存在明显的相分配,并具有显
铸钢件因其设计合理性与实用性得到了工程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热轧钢构件相比,铸钢件的浇注过程容易卷入气体、杂质等,并且缺少轧机轧制过程,导致铸钢中的缺陷数量远多于热轧钢中的缺陷数量。缺陷的存在破坏了材料的连续性,减小了构件受力时的有效截面面积,造成局部构件及整体结构力学性能下降。由于铸钢件总是带缺陷工作的,该问题制约了铸钢材料、构件和结构的进一步发展应用。只有充分认识缺陷对铸钢件和结构系统力学性能的
稀土掺杂的上转换材料可以吸收近红外光并发射可见光,这一独特的发光特性使其在生命科学、光伏、传感、防伪等领域极具应用前景,是当前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热点。特别是随着纳米制备技术的发展,上转换纳米晶相比有机染料分子或半导体量子点,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毒性小、稳定性好、探测深度远、辐射损伤低、信噪比高、无荧光闪烁等显著优点。稀土掺杂的六方(β)相NaYF4类纳米晶被认为是目前最高效的上转换体系,针对其在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以及可设计性,目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土木、汽车等领域,因此其力学性能表征以及复合材料结构的力学行为预测成为复合材料研究的热点。相比于实验方法,数值方法具有预测效率更高、更加经济、更适应于材料的设计等优点,且由于复合材料是非均质材料,因此构建复合材料多尺度分析方法并研究不同因素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为了完成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从低阶尺
近年来,随着镁合金室温变形工艺技术的提高,采用累计多道次冷拉拔结合中间退火的工艺能够成功制备镁合金细丝和细管材等微型材。这些微型材在生物医用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力,使得可降解吻合钉、缝合线、心血管支架、纤维增强骨科固定复合材料等应用成为可能。虽然镁合金作为可降解材料正是利用了镁易腐蚀的特性,但这也对镁腐蚀的基础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镁合金的腐蚀速率过快依旧是镁合金在医用材料领域的障碍,如何使镁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