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住房非商品化政策,对社会成员提供的基本上是一种“全民保障型”的住房体系,但由于国家财力有限,相当一部分家庭的住房实际上是无法保障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拉开了差距,特别是近年来房价节节攀升,更让工薪阶层望而却步。高收入和中等偏上收入家庭有条件到市场上购买商品房,而相当一部分进不了市场、买不起房,甚至连租房都有困难的低收入家庭,只能通过住房保障体系,解决他们的基本居住需求。为此,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分七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介绍了住房商品的属性。住房作为居民生活的基本消费资料,不仅具有一般商品的基本属性,还有其特殊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社会属性等,通过对住房商品属性的全面了解,有助于认识建立住房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阐述了住房保障问题的由来。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住房需求和保障的原因是不一样的,但住房的价格和住户的支付能力始终是住房保障问题的核心内容。住房保障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的“稳定器”,它能够弥补市场调节机制的不足,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三部分,从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市场化缺陷三个方面阐述了建立住房保障体系的必要性,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一整套适应我国国情的、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的当务之急。
第四部分,从住房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基本特征、目标和原则三个方面阐述了建立住房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为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第五部分,对西方发达国家在住房制度、土地制度、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市场调控手段方面的进行深入分析,例如美国、德国、瑞典及英国,亚洲国家例如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在不同时期制定了相关政策为低收入阶层解决住房问题,许多国家认为,通过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实现“为每一个家庭提供良好的住房”或“居者有其屋”的社会目标,既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方式,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第六部分,通过对现阶段我国住房市场概况、住房保障政策的发展状况和研究,以1978年为界限,按照传统时期和改革时期两个阶段,详细阐述了建国以后我国住房保障方面有关政策的演变历程,从土地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不同方面揭示了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第七部分,通过对住房保障体系的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多样化、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符合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住房保障体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住房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是其必要的补充,对解决社会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问题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