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相关基因TGFBI促进肾透明细胞癌的迁移侵袭和其肿瘤相关血管生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chaozhan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肾癌是泌尿外科常见肿瘤,在泌尿系统肿瘤中的发病率仅次于前列腺癌和膀胱癌。肾细胞癌的组织分型中以透明细胞癌中最常见,约占全部肾癌70%-80%。局部晚期肾癌和转移性肾癌是肾癌目前临床治疗的难点,因此各种新型的辅助治疗方案被相继开发出来。但是由于肾透明细胞癌本身复杂的肿瘤特征,患者对于同一治疗手段的反应率参差不齐,因此针对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特征加以区分进而精确治疗成为当前肾癌治疗的新方向。缺氧是实体肿瘤生长过程中必然面临的障碍,缺氧环境在影响肿瘤代谢的同时也使包括肿瘤微环境在内的一系列肿瘤特征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不仅使肿瘤具有了各自的代谢特征和免疫特征,还进一步影响了肿瘤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性。肾癌是典型的实体肿瘤,缺氧相关通路普遍过度激活;因此针对肾透明细胞癌的缺氧表型对患者进行区分,进而评估患者的预后风险和对相关治疗的可能的反应性。TGFBI是缺氧相关基因中的一员,最早在肺腺癌细胞系A549中被发现,主要存在于细胞外基质中,作为细胞因子的一员参与肿瘤微环境的组成和免疫相关调节。TGFBI在肿瘤中的作用获得许多研究关注,许多研究指出TGFBI在有些肿瘤中发挥促癌作用,而有些肿瘤中发挥抑癌作用,而有些肿瘤中发挥抑癌作用且即使在同一肿瘤的不同发展阶段TGFBI发挥的作用也可能完全不同。TGFBI在肿瘤组织中可由多种细胞参与表达,在不同的组织中的主要表达来源也不尽相同。此外发挥TGFBI促癌与抑癌作用的具体机制目前也尚不清晰,虽然许多研究提出了多种可能的机制,但目前并无统一的观点来描述TGFBI的具体功能。因此深入了解TGFBI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作用和机制具有较高的创新价值可开拓性。肿瘤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是肿瘤突破正常组织限制,穿过血管屏障进入血液循环以及发生远端器官转移的关键。TGFBI作为细胞外基质蛋白,有研究指出其参与调节细胞的粘附功能,且许多研究指出TGFBI可以促进肿瘤的迁移与侵袭功能,因此研究TGFBI对肾透明细胞癌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有助于明确TGFBI对肾透明细胞癌的促癌作用。肾透明细胞癌有比较明显的血管生成特点,同时也是由于大量肿瘤血管的形成解决了肾透明细胞癌体积增大过程中的缺氧问题。针对肾透明细胞癌的抗血管生成治疗也是目前肾透明细胞癌辅助治疗的一线方案。由于前期研究中大量研究指出TGFBI与肿瘤的血管生成有关,研究TGFBI对肾透明细胞癌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可行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本研究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基于TCGA数据库和GEO数据库中的肾透明细胞癌样本与癌旁样本基因转录数据进行GSEA富集分析筛选了有价值的肿瘤生物学特征,我们关注到了缺氧基因集,并通过ss GSEA和PCA评分方法对比TCGA实体肿瘤中缺氧表型的富集程度和PCA特征评分之间的差异。接下来,我们通过NMF聚类对TCGA的KIRC样本和E-MTAB-1980的样本进行特征区分并发掘了不同缺氧特征类别的患者的预后差异。对预后不同的缺氧类型样本提取差异的缺氧相关基因,并对基于Lasso-Cox构建基于缺氧相关基因的预后模型。通过分析模型构成基因的预后和表达特征,我们选取了有深入研究价值的基因——TGFBI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基于转录数据的免疫特征相关分析,分析TGFBI与免疫细胞间的潜在关联并评估不同缺氧类别患者之间的免疫特征差异。我们基于现有单细胞测序数据集探究构成模型的基因主要的表达来源细胞,进一步探究了TGFBI的表达来源。此外,通过TCGA甲基化数据和SNVs数据我们评估缺氧风险模型及其基因与之的相关性。基于以上的分析和查阅大量文献得到的研究证据,我们首先了收集肾透明细胞癌及其癌旁样本进行了免疫组化,验证TGFBI在肿瘤组织高表达且TGFBI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随后我们基于CCLE数据库和自身收集的细胞系研究了TGFBI在不同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的表达水平差异,选取了769-P和786-O进行后续研究以及实验设计。在体外研究中,我们首先通过缺氧孵箱和Co Cl2构建环境缺氧和化学缺氧,论证了肾癌细胞系与巨噬细胞的TGFBI表达水平与缺氧刺激的关联。并通过外源性加入TGF-β1和TGF-β1抗体中和实验观察TGFBI对TGF-β1刺激的反应。通过siRNA敲低TGFBI和质粒过表达TGFBI以观察TGFBI对肾癌以及巨噬细胞系增殖,迁移和侵袭水平的影响以探究TGFBI在肾癌组织中的潜在功能。此外我们通过外源性加入TGFBI刺激内皮细胞HUVEC,进一步观察了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以及细胞出芽和成管能力的变化。结果:基于数据库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缺氧表型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相较正常肾组织普遍高度富集且肾癌的缺氧表型在泛癌水平中具有特异性。聚类分析显示高缺氧特征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较低缺氧特征的患者预后不良,基于缺氧相关基因构建的预后模型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预测能力且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预后模型的构成基因TGFBI在肿瘤中高表达且与预后不良相关且TGFBI表达丰度与肿瘤的纯度负相关。此外,高缺氧特征样本免疫评分高于低缺氧特征样本,巨噬细胞和肿瘤细胞可能参与了TGFBI的表达;患者的缺氧类型与样本的SNVs有一定关联,TGFBI的表达受基因甲基化水平的影响;通过收集的样本的组化和整理临床信息,我们发现TGFBI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且TGFBI高表达与预后不良相关,TGFBI在肾癌组织中巨噬细胞可能参与了TGFBI的表达,TGFBI可能主要来源于肾癌细胞。在基于肾癌细胞系的体外研究中我们发现部分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769-P)的TGFBI表达对缺氧刺激有响应,但本研究中的肾癌细胞系的TGFBI对TGF-β1的刺激均有响应。然而,体外实验中不同类型巨噬细胞的TGFBI表达均对缺氧刺激有响应。细胞实验表明TGFBI可以促进肾透明细胞癌和巨噬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但对增殖无明显影响;外源性的TGFBI可以促进HUVEC细胞的迁移、侵袭、成管和出芽。结论:基于缺氧相关基因的风险评分模型对患者预后有一定评估能力,有助于区分患者的缺氧特征进而精确治疗。TGFBI在肿瘤中高表达并且高表达与预后不良相关。TGFBI主要由肿瘤细胞表达,巨噬细胞也参与了TGFBI的表达;TGFBI在肾癌细胞内的表达受TGF-β1调控,巨噬细胞内的TGFBI表达对缺氧刺激有响应。TGFBI可以促进肾透明细胞癌,巨噬细胞以及内皮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并可促进内皮细胞的出芽和成管。
其他文献
随着智能手机不断侵入农村留守家庭,留守儿童与家长之间的智能手机“争夺战”极大地冲击了家庭的原有秩序。本文基于对江苏、安徽等农村地区的田野调查后发现,在留守家庭智能手机“争夺战”中,留守儿童与家长之间出现了对峙冲突、协作调适与亲子协同的“监管—应对”互动,从而引发家庭秩序的失衡与重构。在家庭秩序的变动中,智能手机徘徊在监管对象与监管代理之间:作为“监管对象”的智能手机,是家长强制性和单向性监管的客体
随着邮轮旅游产业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负面在线评论对游客消费决策的影响日益增大。本研究探究邮轮旅游形象感知问题,以期为邮轮旅游企业改善游客体验提供参考。不同于过去以正面在线评论为主和以定性分析为主的研究,本研究使用爬虫工具收集皇家加勒比和歌诗达的负面在线评论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扎根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法进行定性和定量结合分析。结果发现,两个品牌的形象感知,均以客服、行程安排及邮轮环境为主,最大差异是餐饮领
<正>语文是小学最重要的应用实践学科,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学素养,为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学会生活、适应社会、感悟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网络化时代,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改革和创新,更加注重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融合渗透,进一步适应新时代下的语文教学,也推动语文教学创新,为学生夯实扎实的语文基础,培养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强化学生的
期刊
●第一部分乳腺癌患者免疫微环境的预后指示意义●第一章一种免疫相关的乳腺癌预后模型背景:虽然经典的乳腺癌分子亚型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并协助临床治疗决策,但作为一种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的经典分子分型的定义仅基于肿瘤本身,不足以准确预测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中的各种免疫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和预后转归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的: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开发一种免疫微环境相关的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最新数据显示,全球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分别位于所有肿瘤的第七位和第六位。我国属于食管癌高发地区,2020年全球新增60多万食管癌患者,其中超过一半在中国。食管癌根据组织学特征,可以分为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和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因此,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语言表达、解题思路等几个方面入手,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同等重要的,二者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在课堂上经常主动说话的同学,其思维相对清晰,解答问题相对仔细,通常能够有良好的表现。而部分不想、不敢说话的学生,通常因为自信不足等多种原因,导致
以京研118黄瓜为试材,设定3个灌溉水温(10、15、22 ℃)和2种矮壮素施用方式(叶面喷施和随水灌溉)处理,研究了灌溉水温和矮壮素施用方式对黄瓜幼苗生长指标、壮苗指数和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探究黄瓜幼苗徒长调控技术。结果表明,不同矮壮素施用方式和灌溉水温处理均显著降低了黄瓜幼苗的株高,随水灌溉处理对壮苗指数的提升作用显著优于叶面喷施。在同一矮壮素施用方式下,降低灌溉水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
由于四川盆地弱光的气候特征,设施大棚栽培的线椒常出现徒长现象,导致产量降低。因此,如何控制设施大棚线椒徒长显得尤为重要。矮壮素和烯效唑属于植物生长抑制剂,能够抑制植物细胞伸长速度,促进壮苗。本试验以线椒品种“碧海长美”为材料,利用矮壮素和烯效唑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和烯效唑对线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处理对线椒株高和生长前期茎粗的影响较小;喷施烯效唑能够明显抑制辣椒
玉米矮壮素在玉米栽培上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利用矮壮素可以有效控制玉米植株高度,降低倒伏风险,起到促根壮苗的作用,还可以达到增产目的,弥补品种在抗倒性方面的不足,所以种子公司在选用矮壮素方面尤为谨慎。有的品牌矮壮素确实可以达到促根壮苗、提高抗倒性、减少产量损失的效果。对不同品牌矮壮素进行筛选试验,经科学对比,得出研究结论供参考和借鉴。
为探索在南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质量分数为50%,水剂)在棉花控旺防徒长、增产等方面的调控效果,于2020年以新陆中82号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对照药剂25%(质量分数)甲哌水剂180 m L·hm-2、人工打顶和清水喷雾为对照处理,研究了喷施矮壮素60(低剂量)、90(中剂量)、120(高剂量)、180(超高剂量)m L·hm-2,对棉花顶芽、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