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yang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 (Brown planthopper, BPH)是一种重要的迁飞性水稻害虫,生产上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虽然褐飞虱对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时有报道,但通常是局部的中等水平抗性,只有对吡虫啉的抗性发生面广,抗性水平高,而且在大范围内导致田间用药失败。为了寻找吡虫啉的替代药剂,实现对褐飞虱的有效治理,本文在前期研究褐飞虱对吡虫啉室内筛选抗性的基础上,就褐飞虱对吡虫啉的田间抗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一、褐飞虱对常规杀虫剂的敏感基线和田间抗性监测通过杀虫剂毒力测定方法建立了褐飞虱对四类九种常规杀虫剂的敏感基线,并以此为基准分别对2005年和2008年采自安庆,桂林,江浦和吴江的四个地理种群的褐飞虱进行了田间抗药性监测。结果发现,褐飞虱敏感品系对九种药剂中敏感性较高的依次是呋虫胺,吡虫啉,丁硫克百威,吡蚜酮,啶虫醚和氟虫腈。对田间褐飞虱的抗药性监测发现,不同地理种群间褐飞虱对同种药剂的抗性水平没有显著差异(除2005年对吡虫啉抗性外),但是褐飞虱对不同药剂的抗性发展水平是不同的。2005年监测到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已达到了中高抗和极高抗水平(抗性倍数26.6-147.8倍),对乙酰甲胺磷处于低抗阶段(<10倍),而对氟虫腈,丁硫克百威和噻嗪酮的抗性状态仍处于敏感水平。2008年监测结果显示田间褐飞虱已表现出多重抗性,对吡虫啉抗性仍为高抗水平(61.1-87.3),同时对吡蚜酮,啶虫醚和噻嗪酮(12.2-23.8)和丁硫克百威(24.9-64.5)也表现出中等水平抗性,对有机磷类两种药剂的抗性处于低抗阶段(4.9-14.3),而对呋虫胺和氟虫腈两种药剂仍为敏感性状态。二、褐飞虱对吡虫啉田间抗性的稳定性和发生趋势为进一步研究褐飞虱对吡虫啉田间抗性的稳定性和抗性发展趋势,对吴江种群(RR-147.8倍)分别进行了敏感性恢复和抗性再筛选实验。结果表明,田间褐飞虱抗性种群在停止药剂筛选的情况下,抗性水平显著下降,尤其是前几代更为明显,19代后从147.8倍降到21.9倍。室内用吡虫啉再筛选可以使抗性进一步上升,19代时后抗性水平从147.8倍上升到380.9倍。但当种群达到极高水平后,继续连代筛选,短期内抗性没有明显变化,进行隔代筛选则抗性有所下降,而停止用药则抗性下降迅速,6代后从380.9倍降到157.7倍。综合以上现象说明,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是不稳定的而且抗性越高越不稳定,但是在持续的药剂压力下抗性仍会上升,并维持在极高抗水平。三、田间吡虫啉抗性褐飞虱的交互抗性分析通过测定四大类八种常规杀虫剂对褐飞虱田间抗性品系、室内筛选的敏感和抗性品系的毒力水平,分析了褐飞虱抗吡虫啉品系对几种杀虫剂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对吡虫啉高抗的褐飞虱品系并非对所有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均表现出明显的交互抗性,在测试的新烟碱类杀虫剂中,仅对吡蚜酮和啶虫醚有显著的交互抗性,而对呋虫胺没有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还发现,吡虫啉抗性品系对其它类型的药剂如乙酰甲胺磷、氟虫腈、噻嗪酮和丁硫克百威等均没有显著的交互抗性。由此认为吡虫啉的交互抗性谱相对较窄,仅限于同类中的某些药剂,因而生产上可以通过没有交互抗性的药剂,实施交替使用或混用来延缓抗性的产生。四、褐飞虱对吡虫啉抗感品系间相对适合度研究本研究分别构建了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敏感品系、敏感恢复品系和抗性品系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利用种群趋势指数对比分析了抗性品系的相对适合度。结果发现,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抗性后,抗性品系(380.96倍)的种群数量趋势指数仅有25.6,除了性比之外,各项观测指标均显著低于敏感品系,尤其是产卵量和孵化率,均不到敏感品系的一半,其相对适合度只有0.191。然而敏感恢复品系(21.92倍)的种群数量趋势指数则达到119.5,仅在高龄若虫存活率和成虫羽化率两个指标上显著低于敏感品系,其相对适合度为0.889。这表明在没有药剂的选择压力的情况下,敏感褐飞虱具有极显著的种群增长优势,杂合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具有不稳定性。因此生产上可以通过避免褐飞虱接触吡虫啉或与吡虫啉有交互抗性的杀虫剂,恢复其敏感性。五、田间褐飞虱对吡虫啉抗性的生化机理研究本研究首先分析了酯酶、谷光甘肽转移酶和P450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抑制剂磷酸三苯酯、顺丁烯二酸二乙酯和胡椒基丁醚在褐飞虱敏感品系、抗性品系和敏感性恢复品系中对吡虫啉的增效作用,结果分析表明,细胞色素P450升高是褐飞虱对吡虫啉田间抗性升高的重要生化机制,EST可能与吡虫啉的极高水平的抗性有关,而GST则与抗性没有明显的关系。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其生化机理,本研究分别测定了P450和EST的活力随着抗性水平的上升和衰退所发生的变化,结果发现不同褐飞虱抗性水平与P450活力的相关系数高达0.95(P<0.01,DPS6.50),而与EST活力的变化相关性并不大。因此认为细胞色素P450的活力升高是褐飞虱对吡虫啉田间抗性产生的关键因素。另外通过对2005年田间四个地理种群P450活力的测定和2008年田间种群对代谢酶(P450,EST和GST)的活力测定,验证了P450活力的升高是田间褐飞虱对吡虫啉抗性升高的主要生化机制,同时表明这也是2008年田间褐飞虱多重抗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六、褐飞虱乙酰胆碱受体a亚基功能区片段克隆及氨基酸多态性分析利用简并引物通过半巢式PCR克隆了褐飞虱乙酰胆碱受体a亚基功能区的cDNA片段,测序分析并与其它已报道的乙酰胆碱受体a亚基对比,发现这些片段均具有nAChR基因家族的典型特征,并与昆虫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相应亚基具有很高的相似性,高达75-92%。因此证实所克隆的为褐飞虱nAchR的四个a亚基功能区的cDNA片段,并分别命名为:N1α1-like (FJ628418), N1α2-like (FJ557108), N1α3-like (FJ557109)和N1α4-like (FJ557110)。为验证之前报道的抗性突变位点(室内筛选品系获得)和进一步研究田间褐飞虱对吡虫啉高抗品系的靶标抗性机制,根据已获得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分别对褐飞虱抗感品系的四个a亚基功能区的cDNA片段进行序列比较,发现与敏感品系相比高抗品系的序列具有频率较高的氨基酸多态性,但目前没有检测到抗性密切相关的氨基酸变异。七、褐飞虱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表达量及其与抗药性的关系分析根据GenBank所公布的褐飞虱基因序列Actin、CYP6AX1和CYP6AY1以及本实验室所获得的相关基因序列(CYP3A4、CYP4C1、CYP6A2、CYP4G1和CYP6A20)设计引物进行实时定量PCR,然后以Actin为持家基因,并以敏感品系CYP3A4基因的表达量为对照,通过比较CT值法(即2-ΔΔCT)获得了相关CYP450基因mRNA在褐飞虱抗感品系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发现除CYP4G1和CYP6AX1的表达量在敏感品系略高外,其余基因的表达量都以抗性品系较高,其中CYP6AY1最为显著,是敏感品系的21.70倍。结合生化机理分析认为,褐飞虱对吡虫啉的田间抗性与CYP6AY1的过量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银行业是以货币资金为经营对象的行业,是一个风险高度集中的特殊行业。自2006年底我国银行业的全面放开以来,大量外资银行涌入中国,国际化竞争日益激烈。为了适应国内外经济
水力侵蚀比尺模型试验是研究小流域水土流失规律、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优化及调控效益的有效方法。依据已有的基于侵蚀泥沙动力学和相似论基本原理给出的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力侵蚀
在 7L发酵罐中研究了溶氧和pH对产朊假丝酵母分批发酵生产谷胱甘肽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葡萄糖浓度为 30g L且通气量控制在 5L min时 ,搅拌转速达到 30 0r min即可满足细胞生
随着政府对住房保障工作的重视,住房保障工作已列入政府工作报告的一部分,住房保障工作的深入和完善是政府实施的一大民心工程。目前住房保障管理工作还停留在以手工操作为主
在维生素限制的条件下 ,研究了添加TCA循环中间产物对光滑球拟酵母多重维生素营养缺陷型菌株CCTCCM2 0 2 0 19生长和积累丙酮酸的影响。该菌株能以TCA循环中间产物为唯一碳源
《精读指导举隅》是叶圣陶先生和朱自清先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基于教学实践研究共同编写的关于语文学习的指导性名著。时隔半个多世纪,叶老的语文教学思想对语文教学仍有指导
目的探讨肺脑合剂联合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肺性脑病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某院2008年5月~2009年5月共收集的40例肺性脑病患者,随机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接受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比较
本文以西汉时期皇室舞蹈家为研究对象,对她们的舞蹈技艺及其后世的影响进行着重论述。在利用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借助美学等其他学科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西汉时期的人文成就,对
[目的]研究南瓜皮与南瓜瓤对糖尿病小鼠2h餐后血糖值的影响,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方法]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制造糖尿病小鼠模型。按南瓜皮和南瓜瓤两因素的有无,采用2×2析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