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及高效澄清池工艺的数值模拟与优化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jie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增大了城镇污水处理规模并提高了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标准。氧化沟(Oxidation Ditch,OD)具有较长的水力停留时间、耐冲击负荷能力强等优点,是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因其具有复杂的推流及混合等水力学特征,目前关于如何优化配置氧化沟工艺中的曝气设备和水下推进器,平衡达标排放与节能运行间的能耗,尚缺乏成熟的理论指导。此外,为了进一步降低总磷和悬浮物(Suspended Solids,SS)等出水指标的含量,部分污水处理厂采用了高效澄清池新工艺进行提标改造。氧化沟与二沉池后增加的高效澄清池工艺运行过程中,由于磷形态复杂及其水力学特征不清晰,因此缺乏除磷及SS去除的优化方案。本论文针对以上问题,以武汉市南太子湖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工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及耦合生化模型,并开展了优化运行及实测校验研究;对南太子湖污水处理厂与汤逊湖污水处理厂氧化沟提标改造后新增加的高效澄清池工艺运行过程中的不同形态磷的除磷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并对南太子湖污水处理厂的高效澄清池工艺进行了CFD模拟与关键结构参数优化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建立了氧化沟CFD与ASM2(Activated Sludge Model No. 2)生化模型的耦合模型,优化了实际氧化沟节能运行方案
  以实验室小试氧化沟为研究对象,采用流体体积模型对表面曝气氧化沟的液-气两相流CFD模型进行了探索,通过实测的气含率与流场分布对模型进行了校验。模拟结果表明,当水下推进器相对于有效水深的安装高度比由当前的0.545下降为0.273时,下层流速可提高22.06%,能降低污泥沉积的风险。
  以南太子湖污水处理厂卡鲁塞尔(Carrousel)氧化沟为对象,通过三维网格化建模,利用组分传输模型与溶解氧输入对生化模型中源项建立了用户自定义函数并导入CFD水力学模型,成功构建了氧化沟水力学模型与ASM2生化模型的耦合模型。耦合模型首次运用于全沟段氧化沟模拟,对于主要水质指标:三维流速、SS、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总氮(Total Nitrogen , TN )、氨氮(AmmoniumNitrogen,NH4+-N)、总磷(TotalPhosphorus,TP)等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标准相对误差分别为4.34%、0.23%、0.57%、5.32%、3.32%、3.20%、5.09%,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利用建立的CFD-ASM2耦合模型对开启不同组合的曝气设备与水下推进器运行模式进行模拟优化。在同样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情况下,运行模式II(开启7台转碟曝气机与10台水下推进器)相比于当前运行模式(开启9台转碟曝气机与13台水下推进器),可以降低第二与第四沟段SS浓度,有利于防止污泥沉积,同时氧化沟全沟段运行能耗可以降低22.3%,节约电耗55.46万元/年,节能效果显著。
  2、揭示了二沉池出水中影响深度除磷效果的磷形态关键因子,开展了提标改造后高效澄清池工艺的混凝-絮凝除磷优化实验研究
  通过选取武汉市南太子湖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混合)与汤逊湖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研究不同进水初始磷含量对二沉池出水后高效澄清池工艺的混凝-絮凝除磷效果影响。利用响应表面法对二沉池出水中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ationic Polyacrylamide,PAM)与聚合氯化铝(Polyaluminium Chloride,PAC)的投加量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南太子湖污水处理厂,共同投加阳离子型PAM与PAC,且其投加量分别为3mg/L与25mg/L时,总磷去除率最高为68.26%;对于汤逊湖污水处理厂,当PAC投加量为50mg/L时,总磷去除率最高为85.52%。并提出了一种二沉池出水中无机磷-有机磷形态的分类方法(R=0.915,p<0.05),比常见的溶解性磷-颗粒性磷的磷形态分类方法(p>0.05)更能有效评估不同混凝/絮凝剂对二沉池出水的除磷效果。进一步通过化学分析与液态31P核磁共振波谱分析得出,阳离子型PAM主要去除包括膦酸酯和正磷酸单酯等有机磷,而PAC主要去除以正磷酸盐为主的无机磷。
  3、建立了高效澄清池工艺的液-固两相流CFD三维模型,用于优化高效澄清池的稳定运行方案
  以武汉市南太子湖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增加的高效澄清池工艺为研究对象,使用多相流模型建立了高效澄清池工艺的液-固两相流CFD三维模型。流速与SS浓度的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校验表明,标准相对误差分别为6.71%与1.24%。对不同下穿通道高度与宽度、溢流墙高度与挡板高度的优化方案进行模拟,其结果发现下穿通道高度的变化比宽度的变化对流场的影响更明显。将下穿通道高度从2000mm降低为500mm,挡板高度从3300mm加长到5213mm的优化方案相比于优化前初始方案,可有效降低反应池池底SS浓度34.95%,反应池停留时间缩短4.77%,能有效防止反应池污泥沉积。该方案可提高SS去除效率,并减少反应池污泥清淤量与运行成本。
  本研究为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工艺与提标改造新增高效澄清池工艺的高效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基础,对指导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气体动压箔片轴承由弹性箔片和刚性轴承套组成,是一种以环境空气为润滑介质、具有柔性的动压轴承,因为具有高转速、长寿命、低成本、无油润滑和结构紧凑等优点,能显著提高旋转机械的DN值(转子表面线速度)、能量密度和效率,被广泛应用于空气循环机、高速电机、高速鼓风机/压缩机、微型涡喷发动机、微型燃气轮机和车用燃料电池用空压机等超高速设备。然而,因为气体动压箔片轴承自身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导致其支承的转子系统在
学位
本文的研究是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轴承钢接触疲劳的微观结构演化机理和实验研究(No.51475057)”,“含夹杂或裂纹非均质材料摩擦磨损的微观机理研究(No.5187505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No.106112017CDJQJ328839,No.2018CDYJSY0055)”以及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非均质材料摩擦磨损的微观机理研究(No.CYB17025)”。非均质材料
学位
石油酸是原油和馏分油中普遍存在的腐蚀性物质,其主要成分为环烷酸并且环烷酸含量可占石油酸组成的90%以上,其中单环、双环和三环的环烷酸又占到了环烷酸含量的85%以上。环烷酸具有羧酸的所有化学性质,因此常常造成严重的腐蚀,从而影响原油加工设备及油品使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随着近年来世界范围内高酸值原油产量的逐渐增加,高酸值原油及馏分油所带来的腐蚀与产品质量问题显得愈发严重,所以迫切需要开发出经济
学位
在异相催化中存在诸多类型的宏观和微观“效应”,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金属活性中心及其周围的配位环境。对于异相催化中分子和原子水平下的反应机制理解离不开催化剂表面配位结构的研究。近年来,随着表征技术的进步和制备方法学的发展,原子级分散的金属催化剂在异相催化领域受到了广泛重视。相比于传统的纳米颗粒催化剂,原子级分散的催化剂在特定类型的催化反应中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媲美甚至优于这些传统的负载型催化剂,而
学位
1,3-丙二醇(1,3-PDO)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主要可用作合成PTT等聚合材料的单体,因而在聚合物、生物可降解材料上有着重要的应用。同时1,3-PDO在军工、服装、医药、化妆品和材料等行业也拥有广泛的市场。利用微生物转化粗甘油是生产1,3-PDO的一个高效方法。作为1,3-PDO的天然生产菌株,丁酸梭菌(C.butyricum)凭借其厌氧培养体系和生物安全性等优势在菌株筛选、发酵过程优化等方
学位
为缓解日益突出的能源危机,新型能源材料的开发势在必行。纯碳材料因具有高比表面积、优异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作为能源器件的电极材料。但纯碳材料表面润湿性差以及电中性表面的存在导致其存储能力差、催化活性低,严重阻碍了纯碳材料的实际应用。幸运的是,杂原子的掺杂可改变纯碳材料的电荷分布以及表面润湿性。基于此,本文借助胺醛缩合反应、B-N配位作用力以及金属离子与三联吡啶配位作用力,设计了含N的交联
学位
为满足市场对阻燃剂的需求,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新型低毒低烟、无污染的高效绿色环保阻燃剂。研究表明多种阻燃元素之间存在协同阻燃作用,故在聚合物材料中引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阻燃元素可获得更佳的阻燃效果。因此,如何将多种阻燃元素(如金属M、Si、P、N等)有机结合,设计构建阻燃剂分子以期发挥协同阻燃效果,进而获得高性能的材料成为了本研究的关键。本研究基于分子设计,将多种阻燃元素构筑在一个分子内,使其具有更高
学位
大型低温乙烯球罐常用具有体心立方结构的低合金高强钢制造,这类材料在韧脆转变温度(Ductile-brittle transition temperature,DBTT)区间往往呈现出冲击韧性离散的现象,而此温度区间正好是球罐的服役温度,那么此韧性不稳定的问题会对钢制球罐产品的服役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以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产45 mm厚07MnNiMoDR钢板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该
学位
能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保障,已成为人类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化石能源作为自然资源中的一次能源正日益枯竭,其中,电能又是所有能源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亟待开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能源,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单元通过电力电子变换器逐渐渗透至传统电力系统,大大改变了传统电力系统的结构和运行特性。  自爱迪生和特斯拉的交直流电之争以来,交流电在很长一段时间
最近,声子晶体的非互易性和拓扑特性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大量关注和研究,它们能极大地增强对声波的操控能力,在振动降噪、声学整流和声通信等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在工程实际中,厚度有限的梁板类结构十分常见。相对于非周期方向上无限长的理想声子晶体而言,厚度有限的声子晶体板更接近这些实际结构。但是,声子晶体板的非互易性和拓扑特性却缺乏研究。另外,系统的可调性能极大地增强它们的灵活性和实际适用性,丰富有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