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生命教育思想研究

被引量 : 29次 | 上传用户:a17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人类享用着现代科技带来的财富和便捷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诸如能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恶化、自身生命异化、精神世界荒芜等严峻问题。这种现状引发了研究者尤其是教育领域里的研究者对生命问题的思考。教育要如何应对人类在当代社会所面临的困境,如何解决生命发展过程中的异化危机,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之下,生命教育应运而生。1968年,美国教育学家杰·唐纳·华特士在加利福尼亚州创建了“阿南达村”学校,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概念,并在该学校中积极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从此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为了尽快解决教育领域里存在的漠视生命的问题,现代生命教育的研究更多地关注实践应用层面的研究,即使是理论层面的研究也多是对教育的生命意义论证及生命教育模式构建方面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无论在理论资源、价值观念,还是教育途径等方面,都在很大程度上受着西方现代生命哲学及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影响。而关于中国传统生命教育思想的研究,乃至中西生命教育思想的对比研究却凤毛麟角,鲜有人问津。随着理论领域和实践领域里的广泛研究,近些年生命教育思想的研究开始受到关注,并逐渐开展起来。综观已有的生命教育思想研究,学者们大都从生命哲学的研究入手,从哲学的视域中审视生命的本然状态,并以此为基础观照教育的应为当为。这些研究虽然已经注意到了传统生命教育思想是研究生命教育问题的重要维度,但它们多是从哲学意义上探讨生命与教育的关系,直接进行生命教育思想研究的不多。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生命哲学和生命教育思想。而对传统的生命教育思想进行研究,从中汲取精神养分贯之于当前的生命教育实践之中,对于实现当今生命教育的目标、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完善现实的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对于中国人而言,我们自身的生命需求与教化,是无法离开我们自身的文化传统及其在现实中的积淀的。中国的生命教育要走上一条健康的现代发展之路,使个体生命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得以和谐发展,反思传统、研究传统是非常必要的。相对于西方国家,中国的生命教育研究和实践起步晚,成果较少,缺乏成功经验,因此更需要传统思想的支持,对传统生命教育思想的需求非常强烈。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自两汉之后,基本是沿着以儒家为正统,道家、释家为补充的模式在发展着。儒家、道家、释家三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生命的三条路径”①,从中国传统学术流派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来看,儒家、道家与释家的思想无疑是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因此,笔者主要以这三家的生命教育思想为对象展开对中国传统生命教育思想的研究。本研究基于以上认识,试图对中国传统的生命教育思想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以挖掘传统文化中关于生命及生命教育的思想,并以史为鉴,为我国生命教育理论的创建、发展,以及当前生命教育实践的有效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中国传统的生命教育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思想融合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师徒授受、社会教育,甚至政治文化的传播之中,因此,传统的生命教育并非一定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这是本文立论的根本和前提。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本文的内容结构框架主要包括六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观点如下:第一章对中国传统生命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进行了考察。传统生命教育思想的产生一方面是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与变革、绵延两千多年的封建体制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关注生命崇拜生命的文化传统相关,是对社会历史和文化特质的反映。第二章主要从儒家的生命本质观入手研究儒家的生命教育思想。儒家从伦理理性的角度研究生命的本质,他们对生命本质的理解生发于天地的“生生之德”,认为“仁”是天地之“生”性在人的生命中的体现,由此提出追求“仁”德,以生命社会价值的实现为最高的教育目标,并提出了“圣人”、“君子”、“大丈夫”等人格目标。在教育内容方面,儒家表现出了“贵生重仁”的思想,一方面教育人们要尊重天地“生”德,爱惜自然生命,另一方面更加强调对社会生命的完善,由此他们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生命教育内容。在教育方法方面,儒家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知行合一等一系列尊重学习者生命主体、体现生命教育精神的教育方法。第三章从道家的生命本质观入手研究道家的生命教育思想。道家对生命本质的理解是从本体论的角度进行的,他们认为“道生万物”,将“道”视为产生世界万物的本体。人的生命属于宇宙万物,是源于“道”的,源于道的人,其本性也就取决于道的本性。而关于道的本性,道家的观点是“道法自然”,只有与生俱来的本然的东西才是生命的本性,由此他们认为“自然、本然”就是生命的本质。因此道家的生命教育主张遵从本然、道法自然,以个体的自然生命存在为生命教育追求的最高价值,并提出了“真人”、“至人”等逍遥自由、超然物外的理想人格目标。在教育内容方面,道家提出了“重身贵生”的思想,认为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就在于促进自然生命的保全和长存。在教育方法方面,道家提出了“无为之教”的独特的教育方法。第四章研究的是释家的生命教育思想。释家以缘起论阐释生命,认为人的生命是源于无明妄为,因种种因缘和合而生,随因缘聚散生灭,本性为“空”。生命的价值在于去除“无明”,追求生命的自由解脱,进入涅槃境界,到达真如世界。因此,释家在生命教育中主张追求生命的超越价值,通过修行、顿悟等途径参悟生命智慧,达到生命的完满境界。其生命教育的目标在于促使众生悟道成佛,他们的教化内容就是围绕这一目标而设置的。佛经内容繁多复杂,但其基本要义在于“无我去累”,要求众生了悟生死本性是生命智慧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内容。为达成这一目标,需要把握以四圣谛与八正道为主要内容的佛教教义。第五章是在前三章研究的基础上对儒道释三家的生命教育思想进行异同分析,力图在比较研究中发现我国传统生命教育中共同的旨趣与不同的追求,在比较中挖掘传统生命教育思想中对当代生命教育更有参考价值的内容。中国的儒道释文化,都是关注“人生”的文化,这一特点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关注人的生命追求、探寻人生发展的道路就成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核心。这一共同特点使中国传统的教育都非常重视生命问题,只不过他们对生命重视的侧重点存在差异。儒家重视生命的社会价值,道家注重生命的自然本性,释家则更看重生命对超脱境界的追求。而在生命态度上,儒家强调积极进取,不遗余力,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道家则主张顺其自然,逍遥自由;释家认为生命本性为空,故而持一种解脱出世的超然态度。中国传统生命教育思想对生命的共同关注与不同侧重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为今天的生命教育提供了丰富全面的理论借鉴。第六章以传统生命教育思想的研究为基础,审视我国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改善我国当前教育问题的对策,最终做到古为今用。当前的教育受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和工具理性的影响,存在许多漠视生命,甚至奴役生命的现象,比如压抑生命活力、遏制生命自主、肢解生命整体、扭曲生命意义等。针对这些问题,传统的生命教育思想给出了许多可以借鉴的解决方案。重身贵生、珍爱生命,提升价值、追求超越,明确责任、积极承担,参悟生死、理性面对,都是很好应对工具理性对生命戕害的生命教育理念。传统生命教育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智慧和教育资源,现代生命教育理应以中国优秀深厚的人文精神为基础,提升生命气象;从文化血脉的传承上培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生命情操;以源远流长的文化精粹滋育“志存高远”的豪迈生命品格;用丰富的传统智慧来涵养做人做事的博雅神韵,以此来建构现代人健康的人生观、生死观、生命存在的模式和生活的样式,这是生命教育最终的追求,也是人类生命得以安顿的诉求。
其他文献
网络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在一个虚拟的空间里自由的获取信息,发表意见和看法。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的虚拟性、交互性、及时性、高效性等特点使它在政治社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凸现。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处于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正确认识这项工作的意义,认清现
触发活动是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产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心肌电活动有其自身规律,平台期除极几无可能,复极末再除极于同一心动周期邻近细胞时间跨度过大,否则并非同一心
以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支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高职英语听说课堂,并且与学生的英语听说成绩呈正相关。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三个倡导”以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置于全社会公民教育的诸要素各环节之中,是当前国民教育的主流价值引领与遵循。民营中小企业作为社会主义
科技进步是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生态农业技术有效供给不足,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困难,生态农业技术应用动力不足,使得农业科技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支持作用
当前,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国际交往之频繁、相互影响之深刻已愈加明显,国家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嵌式国家关系,且在未来这种关系将更加紧密。对此,中国领导人基
在当代社会,货币已成为人与人进行交易的一种媒介,而金融体系是在货币的流通与交易过程中形成的,货币与金融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并且货币政策和金融的稳健发展一直是金融业研
目的:研究快律宁对药物诱发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干预作用。方法:制备乌头碱、氯化钡诱发大鼠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和哇巴因诱发豚鼠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记录给予氯化钡后大鼠心律
以不同基因型的小麦品种(13个强筋小麦品种和2个中筋小麦品种),不同试验地点(馆陶、宁晋、藁城)和不同施氮水平(0、180、240和300 kg hm^-2)的田间试验,综合分析基因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