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类中心论对人类中心论的克服及其局限——罗尔斯顿生态中心论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b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百年来,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探索和论争始终没有停止过。二十世纪 后半叶兴起的非人类中心论与人类中心论的论战,其实质就是在科学技术空前 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威胁人类生存的背景下展开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新一轮论 争。半个多世纪以来,非人类中心论一直没有放弃克服人类中心论的努力,但 又始终未能克服人类中心论。本论文试图以非人类中心论的重要代表人物罗尔 斯顿(H.Rolston 1932-)的生态中心论为具体研究对象,考察非人类中心论 为克服人类中心论所作的努力,分析其未能成功的内在原因。 罗尔斯顿生态中心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二个方面:一是自然价值论,主张自 然本身具有独立于人的客观价值;二是生态整体论,主张自然是一个生态整体, 人类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另外,笔者认为,罗尔斯顿关于生态中心环境伦理 学的应用研究也是其生态中心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通过对上述三个方面 的分别考察,分析罗尔斯顿生态中心论的基本思想、理论贡献及内在局限。首 先,对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的基本思想进行考察,分析自然内在价值的有无及 客观属性的特殊性,论证其理论的内在局限。其次,对罗尔斯顿建立系统价值 模型阐述生态整体论的理论作业进行考察,通过对人在生态整体中的地位的分 析,论证生态中心论的理论贡献和付诸实践的可能性。再次,对罗尔斯顿关于 将生态中心环境伦理学理论应用于政府决策、企业事务开发及生产乃至个人生 活领域的必要性以及具体途径的论述予以分析,肯定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 论意义。最后,作为本论文的总结,笔者提出: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人 类必须超越“自然中心”与“人类中心”的对立,整合“天人和谐”与“以人 为本”的思想。 关键词:人类中心论,非人类中心论,自然价值论,生态整体论
其他文献
学位
论述了滚筒式切头飞剪装配方案的制订及精度调整方法。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roller type cutting assembly plan and precision adjusting method.
宋明理学是一种哲学,同时又是理学家真诚的人文信仰。一般地讲,信仰是指人们对自身生存主张具有决定意义的存在或观念体系的确信、尊崇,并奉其为行为的准则。近几年,信仰的缺
本文对海德格尔生态伦理精神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在海德格尔的思想中,只有存在才是万物最源始的根基。在存在的背景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全新的定位。一方面,海德格尔将自然设
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把主体性局限于精神领域,抽象地研究主体性:哲学家排除实践去探讨认识;道德学家从人的本性中寻求道德的根据;美学家不是从人的实践中寻找审美意识;而社会
本文从思维方式这一角度入手,返回到哲学文本中,立足于黑格尔与前黑格尔哲学思维方式的对比,从实体与本质的关系、本质从客观性转为主观性以及主客观统一和本质存在于过程中三个
阿格妮丝·赫勒,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布达佩斯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理论上有着多方面的建树。国内外学术界已对她的理论成果展开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如现代
海德格尔的宗教生活现象学课程将哲学方法论探讨和保罗书信的现象学阐释并举,两者没有偏废。他从追问哲学的前概念基础开始,深入到实际生命经验的所关联的世界意蕴整体,从而在他
学位
科技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众多福祉的同时,又带来了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负面效应。起初作为支流的科技负面效应,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日益复杂化和尖锐化,使得科技正负效应的共存
本论文力图从医学的角度来求解"李约瑟难题",探讨和论证科技哲学视野中中医学的科学性.文章第1章介绍了中国人对近代科学的认识过程.对近代科技哲学的主要科学划界标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