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私人化”写作的得失与发展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topher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文除引论和结语外共分四部分.第一章主要探讨"私人化"写作的创作景观和理论渊源."私人化"写作的出现又一个历史发展和理论储备的阶段.它既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女性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必经的阶段,也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艺思潮和写作理论不断传入并影响作家写作的结果.因此它是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尤其是西方文学在各自发展过程中交汇的必然产物.第二章探讨"私人化"写作对当代中国文坛的贡献."私人化"作家们突破了建国以来宏大叙事统治文坛的局面、以私人化角度对幽深的人性(尤其是女性)进行了探讨或揭秘,把一个个鲜活真实的人物形象呈现给读者.与此同时,它还对长期以来以男性及其话语为中心的局面进行了尝试性的突破.试图建立女性话语规则.第三章探讨"私人化"写作本身具有的缺陷与面临的困境."私人化"写作文本自身表现出来的思想含量不足、雷同化、过分的商业化等不足非常明显,而女性作家通过文本所表现出的解构夫(父)权、逃避母性、返归"私人生活""姐妹情结",使得女性霸权极度膨胀,陷入"女尊男卑"的二元对立模式;文本在被接受与阅读的过程中更令人担忧:目前的商业包装、商业炒作和文本接受者中男性的"误读"和女性的"白眼",作为一种暗示有意或无意地使私人化女性作家走进"无物之阵",面临"镜城困境".第四章探讨"私人化"写作突破重围的可能性."私人化"写作面临困境但通过"自我"与社会的调整、仍有自我发展的可能性;首先社会应具备一种"人的行为"的审美心理;其次应公正客观地评判女性作家的私人话语,这是女性意识的诗意表达;再次女性作家也应重新审视自己的写作目的和责任,用爱心和审美的标准去控制情与理、灵与肉的关系,力求表现和谐的人性,建立一种理性的女性文化价值体系.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
其他文献
《法制日报》8月30日在头版头题刊载了陕西省司法厅厅长路志强的《下乡日记》,记录了从8月15日到18日路厅长带领司法厅处级以上干部自带被褥,在延安农村与农民群众同住、同吃
本文旨在探讨鲁迅《呐喊》的建构以及鲁迅文名在该文集出版前后(1918年-1926年)的累积过程。鲁迅的小说创作几乎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提倡、兴起与建设同步,这些小说在中国现代媒
本文旨在通过考察中国二十世纪不同历史阶段文学中的叛逆女性形象,对二十世纪中国女性自我生命意识的发展动向作一次历时性的梳理。五四时期,中国女性自我生命意识在男性知识分
李洞是晚唐十分尊崇贾岛的诗人之一,并享有一定的知名度.该文对李洞的其人其诗做了一番探讨,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即考证篇、诗论篇、校注篇.其蜀中诗作也成为我们今天巴蜀文学研究
诗剧是一种"边缘性"文体,中国现代诗剧研究一直未引起足够重视.其实,诗剧发展有其悠久历史,中西诗剧演变进程十分清晰;中国现代诗剧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与繁荣也作出重要贡
本文认为,主体性问题并非像流行的观点所认为的那样,不是一个中国哲学和美学的问题;相反,中国哲学和美学,包括老子哲学和美学的很大一部分努力,就是旨在对主体性问题作出回应。这种
徐訏的名字是与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学联系在一起的.在一个风雨飘摇的动荡年代里,他却以瑰丽诡序的浪漫故事营造出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该文试图从对徐訏四十年代小说的解读入
期刊
文章共提出三个分论点,分别是:鲁迅文本中的表现主义版画(木刻)感,鲁迅文本中的表现主义油画感,鲁迅文本中的表现主义漫画感.第一个分论点,其论述方法,是在引入绘画(木刻)形
听说,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与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新闻采编平台”(以下简称“新闻采编平台”)已在其属下的《京郊日报》运行一周了。新的“新闻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