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重庆城市轮渡事业研究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mm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拥有着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被称为“山城”,传统的陆上交通工具有轿子、滑竿等主要的代步工具。重庆处于长江和嘉陵江之交汇处,城市的水上交通工具在轮渡尚未出现以前主要是木渡,但是木船渡江方式存在着诸多风险,翻船事故时常发生。随着城市不断扩大,道路的修建,码头的管理,航道的整治,新型的水上交通工具出现在江面。轮渡的出现对重庆市民来说,无疑是一种更安全更有效率的新的渡江工具,轮渡实际上也是在木船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民政府迁都至渝,许多政府机构,学校以及工厂都内迁重庆,许多难民也沿长江纷纷从下游而迁至重庆,因此使得重庆人口大量增加,重庆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其政治经济地位迅速上升。1938年1月,重庆正式开办了储奇门到海棠溪的第一条轮渡航线,可谓是应时而生。1938年9月,重庆轮渡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重庆城市的轮渡事业逐渐发展起来。抗战期间经营重庆城市轮渡的有两家轮渡公司,除了1938年成立的重庆轮渡股份有限公司以外,还有1944年10月成立的渝工轮渡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后者在1945年才正式开航,因此探究重庆城市轮渡事业在抗战时期的发展将主要以重庆轮渡股份有限公司为主线。重庆城市轮渡事业在兴起发展时,经历着日机对重庆的大轰炸,毋庸置疑,遭受了大轰炸带来的灾难和损失,但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重庆城市轮渡事业在困境中生存并发展起来,并且在抗战时期,开办多条轮渡航线,将重庆城区、南岸、江北更密切的联系起来,给市民提供了渡江便利。在发展过程中,重庆轮渡公司逐渐完善公司的组织系统,分工明确,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制定了众多具体的规定,对售票制度的制定、囤船的管理、以及对轮渡安全问题的重视,再加上政府的管理,都是轮渡事业发展起来不可或缺的因素。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有诸多局限性所在。在轮渡公司创办之初便有船帮为了生计而阻挠;因天气或业务人员的疏忽出现的安全事故;贪污现象不能完全杜绝,影响着轮渡的财政收入;之后又因物价上涨,票价增长速度远远不及物价增涨速度。1941年以后,轮渡公司出现亏损现象,政府给予相应补贴,并且为了节约开支,轮渡公司还制定了奖金办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财政问题。最值得提及的是在抗战期间轮渡事业所做得贡献。它成为重庆城市重要的公用事业,为渝中半岛、江北及南岸的市民渡江提供了方便。促进了重庆市政建设的完善,也促进了重庆的近代化和城市化发展。大轰炸时,肩负着输送难民的任务,时常免费输送市民,为市民所称颂。这项新兴起来的事业凭借独有的优势为抗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他文献
《文汇报》作为上海媒体,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抗美援朝时期,《文汇报》承担着报道抗美援朝动态的宣传角色。为动员民众参与抗美援朝,《文汇报》对抗美援朝时期上海民众对抗
为了分析比较不同制备方法对TiO2结构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Sol-gel法中的不同工艺路线制备纯TiO2粉体,并结合XRD、DRUVS等仪器表征了样品晶型、光谱响应曲线、降解率等性能
分析了已有的电抗测量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利用电抗-相位转换、通过测量相位差来获取高频工作条件下的电抗值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多周错位采样法实现对高频信号的低速采
期刊
比较了Zigbee通信技术与其它无线通信技术的优缺点,利用IEEE802.15.4技术标准的Zigbee2007协议组建一个无线传感网络。系统以TI公司的Zigbee2007协议栈为基础设计外围电路,采用E-201-C可充式复合p H电极和DS18B20温度传感器来模拟海洋水环境监测参数采集传感器,数据发送到以CC2530作为核心的通信模块。经过在空旷地带测试,带功放的模块之间数据传输距离为300
[病例] 男,77岁.因反复咳嗽、咳痰2年,加重伴痰中带血3个月入院.2年前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在外院多次摄X线胸片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经多种抗生素及对症治疗无效.3个月前咳
基于新工科背景下我国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推动"双一流"的高等院校的建设进程,以优秀拔尖型人才班级为试点,深入探讨本科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机制及
[病例] 女,10岁.因畏寒、发热5天,出疹4天于2001年11月10日入院.患儿于4天前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之间,同时伴少量咳嗽,无痰,无鼻塞、流涕.次日在两大腿部位发现
原发性急性闭角青光眼误诊与漏诊的分析合肥市安徽省立医院[230001]宋汝庸,陈积中,张弦原发性急性闭角青光眼(简称原发急闭青)占青光眼的大多数.本文报道1985年10月至1993年IO月被误诊与漏诊的原发急闭
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验绿色化等方面结合环境专业的特色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为建立环境专业特色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