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高中语文教材中母亲形象研究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w364963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中要求学生:“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感受作者所创作的艺术形象是鉴赏文学作品时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在作者塑造的诸多艺术形象中,“母亲”形象最容易使我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也最容易引发我们内心的深思。因此,无论是现实中的母亲,还是语文教材中的“母亲”,都在不同程度的对学生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对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而言,“母亲形象”对其产生的影响更是不容置疑的。所以说,对“母亲”这一角色的认知和理解,对学生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语文教材中母亲形象的解读往往局限于母爱主题辐射下的母亲形象。因此,“母亲”这一形象在实际教学中留给学生的只是一些概念化、单一性的印象。分析母亲形象可以了解母求的情感世界,深入母亲的精神家园,透彻了解母亲的思想性格,从而有助于我们理清文章中的母子关系和故事情节。不仅如此,“母亲形象”的准确解读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对写作动机的了解以及作品的现实意义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统编版初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母亲形象是十分有必要的。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即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该论文研究的背景、现状以及意义。第二部分是对统编版初高中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母亲形象的选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就“母亲形象”在选文中的地位以及文章主题是否关乎“母爱”对选文进行了具体的划分和设计。第三部分对统编版初高中语文教材中“母亲形象”在认知、情感、及审美三个方面的教育价值进行了探讨。第四部分主要是就第三部分在认知、情感及审美教育价值的基础之上,针对不同的教育价值给出具体的教学策略,用以指导统编版初高中语文教材中母亲形象选文的教学,希望能给教师在进行“母亲形象”的相关教学活动时带来一点启发。
其他文献
中国画作为我国的传统特色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更是世界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画不论是其笔墨韵味,还是渗透其中的文化内涵,都令人迷醉。写意小品作为中国画的表现手法之一,因其画幅较小,内容概括简约,注重画面的意态神韵和情趣,突出创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与初中生的天性有诸多契合之处。近年来,国家在中国画教学上愈来愈重视,但如何将中国画系统的融入初中的课程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中国画,并掌握一定
2008年“自贡灯会”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自贡彩灯产业蓬勃发展,掌握彩灯制作工艺和技能的应用性、复合型、高技能专业人才十分紧缺。依托地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使中职特色专业课程设置尽可能贴近社会需要值得深入研究。在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有机融合,有利于扩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有利于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文化
学位
美术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新的教学理念,其中“非遗”与美术教学的结合更是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重点。当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国家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下,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为依托,充分挖掘本地区的“非遗”美术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如今,在多元文化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也衍生出多种模式,尤其是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形式更加丰富。近年来“工作坊”作为一种多元立体学习研修方式,倡导以多元化的模
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教育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提出推进生态环境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从水环境问题在环境问题中的突出程度来考虑,开展水主题环境教育是解决水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研究水主题环境教育一方面可以为指导水主题环境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另一方面为高中地理教师实施水主题环境教育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与案例。最终目的是呼吁教
戏剧文学是中学阶段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剧文学的教学,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人生(特别是人情、人性)、社会的理解和认识,更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养育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文本细读法作为文学作品解读、研究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对于中学戏剧文学的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旨在讨论、分析文本细读法在戏剧文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试图通过文本细读法的有效运用,在—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目前中学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民族文化是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根基,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民族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十分重要。国学经典诵读系列读本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学习与阅读国学经典读本是学习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另外,校本课程的实行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规定的内容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详细指出
中国古诗词寄托着中国数千年来的智慧和美感,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使学生积累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涤荡心灵。但由于应试压力过大和教学方法不当,目前,初中古诗词的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而叶嘉莹古诗词解读方法可以给我们的古诗词教学以启发。本文聚焦叶嘉莹解读古诗词的精髓,总结出了叶嘉莹古诗词解读的四个重要方法,归纳出了一系列叶嘉莹古诗词解读方法运用于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措施,有利于营造学习氛围,提升教学效果
党的十八大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育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4年“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课程改革的重要文件中,并于2016年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确立了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具体框架,意味着党和国家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问题放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上。从学生的纵向发展来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了学生的各个学龄阶段;从学生的横向发展来看,学生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有效落实地理核心素养,成为了当前深化高中新课程地理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地理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更是教学评价的依据。教学目标以三维目标的形式已经指导了地理教学十余年,在教学目标设计中有了较成熟的发展,但三维目标的设定在一定程度上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