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意识的可行性分析——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视角

来源 :汪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yisuifengpiao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意识具有动态性,意识的动态性不仅体现在研究意识现象所依赖的神经元物质之间、身体以及外界环境之间的动态互动上,而且体现在意识内部的动态处理过程之中。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关于意识特征的描述,阐明了意识具有的生物性、社会性、物质性、动态性等特性,尤其是意识的动态性是机器目前所缺乏的重要特征,指明了机器静态模拟的困难。对机器意识的研究是探索人类意识之谜以及求解人工智能发展途径的重要方式,兼具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以往的机器意识可行性问题的分析主要侧重于对身心问题的分析和理解,但囿于意识难题尚未解决,以此来评判机器是否拥有意识问题不够具有说服力,而基于意识的特征分析大多也被证明是可以实现的,如基因工程、纳米技术等方式来克服生物问题,但这些多半是从某个角度来分析意识的特征问题。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意识具有动态性,涉及到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是一种连续性的整体性特征,机械的抽象模拟难以复制这种意识能力。针对机器意识的可行性这一问题,文章脉络为:首先依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剖析了人类意识和机器意识的本质,通过对人类意识特性的分析,指出人类意识的动态性能够作为判断机器意识可行性的一种可能的判断方法,最后对机器意识的研究进行一些思考。首先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指引下将机器意识与人类意识的认识特性、认识过程、认识方式进行对比,表明人的意识与机器意识有着本质区别。在人的意识特性上,人的意识具有实践性、社会性、生物性、主观能动性、辩证性、可知性、动态性等特性,阐释了人的意识特性是一个系统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整体,这些特性正是计算机难以一劳永逸实现的。在认识过程上,人的意识经历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一个辩证连续的过程。这一阶段从实践的角度确定了认识的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文化中的人,同时拥有着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这种整体性的交互过程区别于机器的计算过程。在认识方式上,人的意识所秉持的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纯粹具有逻辑推理的机器一般可以不被赋予价值遵循,然而依据马克思认识论,人的本质是社会性,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不仅关注个人价值也同时关注集体价值,从而寻求统一。无论是认识特性、认识过程还是认识方式都表明了人类意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同时依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从认识主体、认识工具、认识对象的角度具体分析机器意识的本质,认为作为认识主体的机器是人类认识的结晶,从而发挥人类认识能力延伸的功能性作用。机器的认识工具同机器的认识对象类似,是由人类设计和赋予的自身,而机器对于人类来说是对象性的存在,是人类认识方式和能力的功能延伸。机器本身可作为人类认识的对象,是数字时代新的认识领域的扩展,引发对一系列现象的新理解。接下来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类意识所蕴含的动态性,并对其进行具体分析,阐明机器意识研究所面临的一项挑战。以深度学习为例对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进行分析,并基于最新科学进展分析了身心关系的哲学问题,认为实现机器意识所需的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目前均未达到。尤其是意识的动态性分析揭示了机器静态模拟意识的困难,也为其发展方向提供一种启示。尽管存在意识鸿沟问题,即主体感受的私密性和内在性。但意识具有动态性,而人造意识是静态的,在一定程度上是被选择的,即使是深度学习这类在经验中学习的机器模型也缺乏这种动态性。因而,缺乏动态性的机器目前难以具备意识能力。同时对机器意识的研究所引发的一些伦理问题进行思考,指出需要警惕人类自由意志的丧失,充分关注相应的伦理问题,使人工智能的发展处于可控制的状态之中,并促使技术民主化,以确保人类的主体性。并且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给予应对机器意识问题的三个可供参考策略,分别为:立法监管、技术人员提前检测及自我约束以及用户保持警惕及参与监督。最后对机器意识研究产生的问题进行反思。首先指出,人的思维是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统一,而机器意识的研究趋于个性化、专业化、精准化。例如,基于人脑神经网络模拟的深度学习模型容易产生过拟合、适应性差等问题。此外,通过机器意识研究的合理性分析,需要肯定其所具有的利于社会发展的功能性的辅助作用,同时充分认识其在资本操纵和资本主义下发展的背景逻辑,警惕出现的异化现象,并让人的创造物置于人的控制之下。基于机器意识研究问题的反思,可以看出支持机器意识的研究对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而关键在于使其成为人类的可控物。首先需要辩证地看待类脑计划是引导科学技术良性发展的具体性实施。一方面它是作为认识工具探索人类意识之谜的具体措施,另一方面它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从而使得对人脑的模拟不是为了再现和替代人脑,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辅助人类,这种存在物和创造物是作为人脑功能的延展,是辅助人类的技术工具。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角度来看,机器意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生物研究和精神科学分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人工智能的研发方向上,理论分析可以为此提供方向指引。限于机器目前并不具备意识动态性,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可通过分析其作为实用工具的本质以及分析人工智能研究所处的阶段来清楚定位机器从而将其置于人类的控制之下,造福人类。意识的动态性特征,作为分析机器意识有无的重要标准之一,不仅能够缓减人们对技术进步的焦虑情绪,而且能够在意识的特性层面重拾人类作为认知主体的信心。同时这意味着需要对技术进行合理的管控,规范而不限制,从而使其附属于人类,使人与机器协同发展,也使人工智能的发展随着各学科领域对意识更深入的理解而不断向前推进。
其他文献
学术论文是促进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充当学术前沿的风向标。摘要作为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简洁凝练研究成果,揭示研究意义,因其自身文体的特殊性,成为语篇分析的焦点,并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以往与摘要相关的研究主要探究了该体裁的修辞结构(如语步分析)和语言特征(如复杂名词和句法复杂度),进而揭示了学术论文摘要的结构和语言特点,但鲜有学者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该体裁。此外,以往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共时层面
学位
伴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批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造成耕地无人管理。“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是当下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难题。新型职业农民作为“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缓解这一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撑。农村现有劳动力及返乡农民,对农村具有一定的情怀,是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来源。为此,此类人员如何通过学习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是当下应该关注的话题。因此,本研究选取了五位新型职业农民(WX
学位
本文基于Goldberg(1995,2006)的构式语法理论(Construction Grammar,Cx G),通过批判性文献阅读、田野调查和归纳、演绎分析法等方法,对现代汉语松滋方言和现代英语的非典型双宾构式的主要语义特征做了比较深入细致的分析。其中,重点分析比较了两种语言进入双宾式的动词语义次类、双宾构式的语义扩展、双宾动词的构式分布以及与格转换的限制条件,并试图对相关的异同点做出合理的解
学位
方树梅是20世纪著名的文献学家、藏书家,其目录学代表作《明清滇人著述书目》(以下简称《书目》)分经史子集四部,著录云南文献1583种,内容丰富、体例完备,是研究云南文献和历史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同时也体现了方树梅的目录学思想,极具学术价值。然而,由于这部书篇幅庞大,成于方树梅一人之手,难免会存在一些错讹,如著录书名、卷数有误,如作者传记、书籍内容及版本存在问题,影响其学术价值。因此,有必要对《书目
学位
党的十九大后,党中央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尤其重视体育外交工作。云南省田径耐力性项目运动队作为我国田径事业的“中流砥柱”,建队六十余年,持续开展体育对外交流活动,承担起服务国家外交工作的重任,充当宣传中国体育精神的“传话筒”。其体育对外交流实践不仅是实现国家外交愿景的一大利器,更是提升田径耐力性项目成绩的关键一环。因此梳理其体育对外交流史,从历史进程中总结体育对外交流的特殊外交功能、体育对
学位
文章的研究对象是彭头山文化的两个主要遗址——彭头山与八十垱遗址,主要是对其进行遗址各时期聚落形态的布局梳理,并分析其时间线上的变迁。并回顾了以往的彭头山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论文的第一章是对彭头山遗址的各时期聚落形态的具体分析,分区、分段进行,通过聚落构成要素、聚落形态以及平面布局、整体性讨论几个方面,对聚落各时期进行梳理,厘清聚落内遗迹的形制及和性质、聚落的
学位
从妻居与从夫居在墨脱门巴族村落并行,一个家户内除唯一继承人外,其余子女皆嫁入别家,该现象体现了继嗣法则和居住法则之间的张力,因此家屋成为研究的主题,研究问题则聚焦于分析门巴族家屋运行的逻辑是什么?“央”观念成为破解这一疑问的答案,“央”是具象但不可见的精灵,“央”的存在能给家屋带来体现生命力的运势,如福气、财运、长寿等。门巴族人修建房屋时采取的一系列实践活动都围绕如何请“央”入驻家屋和如何稳固“央
学位
近年来,中国和泰国的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泰国留学生选择来华留学深造。对外汉语教师在进行汉语教学时,量词的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难点,尤其是动量词的教学,因为动量词较名量词相比有很强的灵活性。汉语名量词的本体研究非常多,但对于汉语动量词的研究还没有得到大家足够的重视。汉语和泰语这两种语言有许多相似之处,原因在于这两种语言都属于汉藏语系,并且都是孤立语。如:汉语动量词经常放在句子中的动词之后与数词组合
学位
1964年独立以来,赞比亚西部地区分离主义运动一直困扰着赞比亚民族国家建设与族群团结。18世纪中期,洛兹人在迁徙与反抗外族入侵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和传统文化,洛兹王国的独立历史成为数代洛兹人的共同记忆,也构成分离主义运动的历史合法性来源。18世纪90年代,洛兹王国在与殖民者的互动过程中,开始丧失其独立地位,洛兹传统精英争取独立,维护其权威的早期斗争便是分离主义运动的雏形。赞比亚独立后,洛兹传
学位
《河南府续志》是雍正二年(1724)至雍正七年(1729)间任河南府知府的张汉主持纂修的关于河南府地区的志书,是康熙《河南府志》的续志,所载史事上起康熙二十九年(1690),下迄雍正六年(1728),共计三十余年事。是了解和研究康雍时期河南府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方面的重要资料。但这样一部内容丰富、体例严谨的志书,目前尚无学者对此志进行点校,实为一憾事。本文在前言部分对《河南府续志》一书的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