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心城地下综合体软导向设计对策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f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中心城担负着政治、金融、文化等多样功能,由于功能集中,人口密度大,建筑密度高,规划地上面积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地下综合体的出现大大缓解了城市空间的容量、提高了城市环境的质量。  由于地下综合体的空间组织模式日渐复杂,以及地下空间本身的局限性,导致地下综合体出现导向性差的问题,影响人们对地下综合体的积极评价,进而影响地下综合体的综合效益以及防灾疏散。因此,加强地下综合体中的导向系统设计十分必要。  然而,传统的设计理念中,对空间的形式感非常强调,却往往忽视人在复杂环境中的空间认知,也忽视人们在这些复杂环境中的行为取向。虽然标识设计确实是导向系统的一部分,但是过多的标识往往是视觉噪声。标识本身设计往往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加之人们对标识的理解能力具有差异,仅仅依靠标识很难让人在地下综合体中形成明确的导向。因此,地下综合体的导向系统设计除了要不断完善标识设计,同时应该开发其他的辅助方式,软导向就是导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文对地下综合体软导向理论的研究背景、发展进程、现状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明确了相关概念,进而借助理论文献、实地调研、实验测试,对地下综合体的空间组织模式、软导向的作用肌理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关设计对策,完善了地下综合体导向系统体系。  首先,论文对课题的研究背景与国内外研究现状做出了阐述。通过对当代北京中心城地下综合体的发展现状及意义进行分析,引出导向系统对地下综合体发展的重要性,进而提出软导向在导向系统的重要作用。在分析了导向系统设计的发展脉络与研究现状之后,通过国内外对比,找出差距与研究缺陷的同时获得有益的启示。这些都为下一步的研究做出了较为全面而坚实的理论准备。  其次,论文对地下综合体软导向设计的基础理论进行了全面深入分析。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对导向系统的概念进行了拓展,并重点介绍了软导向的相关概念。同时,对城市意象理论和环境行为学进行了引申,提出空间意象要素是软导向设计的最基本因素,环境心理因素对地下综合体软导向能否顺利进行具有指导意义,认为空间环境的精心设计是提高导向效率的有效途径。该结论为软导向设计对策的提出提供了侧重点所在。  第三,论文先对地下综合体的空间组织模式及复杂化因素进行分析,然后以实地调研和实验测试为客观实践基础。在分析影响导向困难的复杂化因素基础上,通过对北京中心城的五个建立时间,组织模式不同的地下综合体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北京地下综合体导向系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然后选定北京新奥购物中心为实验对象进行实验测试,总结软导向的作用过程,探求影响软导向作用过程的相关因素。所得数据与结论具有现实意义,为设计对策的提供客观依据。  第四,论文对地下综合体的软导向设计提出了系统化的设计对策。结合相关理论研究、空间组织模式及复杂化因素分析、实地调研与实验测试总结等内容,以空间意象五要素为基本因素,结合空间环境特征,从加强空间区域的个性布局、明晰路径结构的规律变化、注重空间节点的差异设计、深化空间界面的特征引导以及突出标志物的地标记忆五方面提出相应的设计对策。
其他文献
该文主要探讨,如何使城市滨水区成为具有人工-自然双重环境属性的特色空间体系,而进行的城市设计.文章通过分析滨水区环境组成和特征,揭示滨水环境的自然属性为城市生活提供
本文的选题来源于杨昌鸣老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劣化机理分析的优秀近现代建筑修复技术策略适宜性评估研究》,选取优秀近现代建筑中的工业遗产建筑作为研究对象。本
该文提出了无人值守系统的实现方案,该方案的特点是在系统正常运行时,可无工作人员监护系统的正常运行;当系统发生故障时,通过报警系统向维修人员发出报警信息.无人值守系统
该论文基于对城市旧建筑改造再玫当前国内外改造发展趋势的思考,通过对北京协和医院护士楼及其改造性再利用研究课题的分析,试图探究出在中国现实环境下,改造利用城市中非文
城市化是由于工业化引起的、伴随着现代化发展过程而产生的一种在空间地域上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迁移过程,是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转变过程,是传统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的演变过程
学位
长安街作为老北京城同时诞生的大街,是研究北京城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方面,同时对今天北京的城市空间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对长安街及其延长线街道空间系统的研究是一个很有
文章从生态学的角度认识、剖析了"生态文明社区"这一理想化概念的内涵、特征,确立其评价体系,并尝试阐明其调控机制与引导方法.在此理论基础上,以重庆为例进一步探讨了在山地
该文主要探讨了高层建筑设计方法的问题.该文经过对当前高层建筑设计现状的反思,提出以整体思维来指导高层建筑设计的观点.以整体思维为背景,该文将高层建筑视为一种特殊的人
该文从历史与建筑形态两条线索入手,深入剖析重庆近代建筑文化的精神和特质,揭示其形成发展、演化的历史过程结合近代中国的社会历史背景.展开形态联想.力求全面、真实地阐述
历史的脚步已经迈进二十一世纪,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和建设美好人居环境的强烈愿望使得我们的建筑设计必须走结合自然、社会、人文的有机的整体设计之路.针对高层建筑设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