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qu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处于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阶段,而素质教育中的健康素质则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其中健康的人格和恰当的应对行为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经济快速发展,充斥着各种复杂价值观思想的社会环境中,深处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出现了诸多心理健康问题,健康的人格难以得到健全,甚至出现一些反社会的人格,同时在面对各种复杂棘手的生活问题时,显得手足无措,不能运用合理恰当的应对方式来解决问题。体育专业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常年的身体训练和动作技能的学习使得社会舆论对其存在一定的偏见,虽然这些评价不完全属实,但也暴露了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山东省五所体育院校大一到大四年级1000名在校的本科体育专业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包括体育教育、社会体育管理、运动训练三个专业。分析和透视了山东省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现状,并分析和探讨了这一群体的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二者间相互关系,旨在为高校管理者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法和管理办法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指导,为塑造健康的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格,改善增强其应对方式和应对能力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省体育专业大学生群体人格特征的总体表现为:人格外向、善于交际,但固执倔强。女生比男生外倾性表现更加明显;男生比女生要焦虑、情绪起伏较大。2.低年级(大一、大二)比高年级(大三、大四)的外倾性特征明显,但低年级(大一、大二)具有情绪起伏大,不善自控等明显的神经质维度高分特征;运动训练专业比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管理专业更加的固执孤傲,并具有攻击性等精神质高分特征,体育教育专业相比于另两个专业,外倾性特征明显;个人项目的体育专业大学生比集体项目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具有易激动,且难以恢复平静的神经质高分特征;城镇体育专业大学生表现的外倾性明显,而乡村体育专业大学生易焦虑,情绪起伏大。3.山东省体育专业大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对应对方式的采用顺序为: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幻想、合理化、自责。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选择解决问题应对,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选择求助应对。4.低年级(大一、大二)在选择应对方式时更倾向于消极不成熟的应对方式—退避,而高年级(大三、大四)则更倾向于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求助;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管理专业相比于运动训练专业在选择应对方式时更倾向于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集体项目的体育专业大学生比个人项目的体育专业大学生更倾向于求助作为应对问题的方式;城镇体育专业大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倾向于求助,而乡村体育专业大学生则倾向于退避;独生子女体育专业大学生比非独生子女体育专业大学生更倾向于解决问题作为应对方式来直面问题。5.相关分析表明,精神质与解决问题、求助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内外倾性与解决问题、求助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与退避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性;神经质与解决问题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性,与退避、自责等消极的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社会掩饰性与求助、退避、合理化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性,与自责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与解决问题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与幻想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6.回归分析表明,人格特征对应对方式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但不能作为影响个体对人应对方式选择的全部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期刊
高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实施高等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武术是民族传统体
期刊
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呈增长趋势,加之在我国几十年来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推行,使我国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现象极其明显,老年人口所占比例逐年快速上升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的设置实现了我国基础
[目的]了解正阳县麻疹疫情状况,为制定麻疹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正阳县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麻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
本文基于体育院校体育理论课程,通过文献、调研、分析、编程等科研方法,主要采用Visual Basic的事件驱动式程序设计方式和Access数据库,开发并制作了体育院校体育理论课无纸
期刊
文章简单介绍了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意义与在公共文化体系中的作用,并从及时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加强基层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完善服务制度、改善服务条件这些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