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相接型密近双星W次型与A次型现象的分析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ghaiyuemeng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对过相接双星的W次型和A次型现象进行简要的综述,并对如下几类用Binnendijk方法不能很好分类的特殊双星样本进行简单的介绍:(1)光变曲线存在A次型和W次型相互转变的;(2)很难区分是A次型还是W次型的;(3)是A次型但是物理特征更像W次型的;(4)光变曲线是A次型但解轨分析的结果却是W次型的,这些都表明Binnendijk按光变曲线的形状对过相接双星进行的分类是不够充分和完善的。然后对两颗过相接双星YSex和RZCom进行分析,取得了以下新的结果: 1.分别在2004年3月13日和2005年1月22日用云南天文台一米望远镜对YSex进行观测,获得了该系统在V波段的两个极小光变曲线。观测发现该系统在2002-2004这两年内,光变曲线存在明显的变化。由观测数据得到两个光变极小时刻,并结合前人的极小时刻资料对YSex进行了周期分析,发现该系统的轨道周期存在双重周期变化,一个是周期T=60.2年,振幅A=0.022天的长周期变化和一个是周期T=30.1年,振幅A=0.0060天的短周期变化。周期振荡可以用系统中存在第三天体或子星上的周期性磁活动来解释。 2.在2003年3月用兴隆观测站的85cm望远镜对RZCom进行观测,获得该系统V波段的光变曲线,在2004年3月又用云南天文台一米望远镜对RZCom进行再次的观测,并获得了B、V波段的完整CCD光变曲线。观测发现在1958-2004年之间该系统的光变曲线由W次型转变为A次型,又由A次型转变为W次型,并发现该系统存在变化的OConnell效应。由观测数据得到的极小时刻,并结合前人的极小时刻资料对RZCom进行了周期分析,发现一个周期为T=44.8年,振幅为A=0.0058天的周期振荡叠加在过相接双星RZCom轨道周期长期增加(dP/dt=+4.12×10-8天/年)上。对2004年3月得到的B、V波段的完整光变曲线,我们用2003版的WD程序进行了解轨分析后,发现该系统是一颗充满度为f=21.6%的过相接双星。其测光质量比q=2.276与Mclean&Hilditch(1983)得到的分光质量比是一致的。结合Mclean&Hilditch(1983)根据视向速度所得的质量函数,我们计算出RZCom的一些有关的物理量:主子星的质量M1=1.14(±0.19)M⊙,次子星的质量M2=0.5±0.09M⊙,主子星的半径R1=1.12±0.01R⊙,次子星的半径R2=0.78±0.01R⊙,以及两子星之间的距离A=2.41±0.02R⊙。
其他文献
利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亚毫米波干涉仪对四个处于不同并合阶段的有星暴现象的并合星系进行了高分辨率的CO3-2的观测,来确定这些星系中的正在进行恒星形成的气体处于星系中的
期刊
本文先对CCD的基本知识作了一定的描述,其中介绍了天文观测中的CCD发展简史,再用目前新型CCD器件——低照度CCD,即L3CCD,与早期观测时使用的CCD及光电倍增管进行比较,说明了低照度CCD在天文观测上的诱人前景及当前的一些探索成果,阐述了设计国内L3CCD相机的必要性。 接着文章叙述了云台光电实验室自行设计的L3CCD前端驱动电路系统及后端处理简介。其中,在硬件方面,对前端驱动电路中
环境参数监控系统是提高当代大型天文望远镜成像质量和增加科学产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论述望远镜环境温度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的主要特点在于采用USB技术
本文以非常年轻的疏散星团NGC2244为研究对象,利用上海天文台的照相底片,研究了该星团的495颗恒星的自行并进行了成员判定,并且利用我们的成员概率作为区分团星和场星的依据,进而
该论文以获取高时间、高空间分辨率太阳磁场观测资料为目的,系统探讨了太阳望远镜最先进的导行方案--面阵CCD导行方案的原理、算法,并分析了这一方案的各种关键技术.该文分析
本文主要研究了非侧向旋涡星系盘的等效厚度、星系盘的倾角、旋臂的紧卷参数和禁区半径,以及相关参数之间的统计关系,并且研究和探讨了一种通过星系盘等效厚度来获得面向(face
本文中,在太阳射电波段研究了日冕物质抛射(CME)。来探索CME发生时,在射电波段的一些信号。为此,首先研究一些微波爆发的特征,包括频谱、精细结构、成像研究、峰值辐射流量、持续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侯登科拍摄的一系列以中国当代社会为题材的纪实摄影作品,在记录个体的社会境遇的同时,自觉地思考了中国当代社会变迁与个体命运的关系,成为了中国当代纪实
如今开放的中国在时代的信息化、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的形势下,中国画家获得世界视野、寻求世界参照有了很多的便利,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中国画家,在对中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