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空气电池中锌阳极的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nan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给现代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环境压力。随着人们对绿色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愈演愈烈,开发安全有效且更具成本效益的电池技术成为全球能源领域研究的焦点。锌-空气电池具有成本低、能量高、资源丰富、毒性低、存放和处理方便等优点,被认为是未来代替锂离子电池用作电动汽车动力源的最可行选择之一。但是,锌-空气电池的使用寿命仍然较短,原因在于:1)空气阴极的催化活性较低;2)锌阳极的溶解/沉积不均匀,导致电极钝化或枝晶生长;3)锌阳极材料的自腐蚀;4)固体碳酸盐沉积物的形成;5)电解液的蒸发或稀释等。
  析氢反应(HER)引起的阳极自腐蚀是影响锌-空气电池性能的最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在阳极材料中掺杂镁金属、表面涂覆具有小分子水磁化的纳米粉体乳液(EMT)以及在材料表面包覆Al2O3等方式,改善锌-空气电池阳极材料的自腐蚀行为。采用Tafel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测试(EIS)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并采用LAND测试系统对电池的恒流放电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以纯锌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电解液浓度、温度、时间以及材料形状对锌阳极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阳极活性物质为锌粉、电解质溶液为6mol·L-1KOH溶液、温度为30?C,并定期更换电解液的条件下工作的锌-空气电池表现出最佳性能,其年腐蚀速率为2.29mm·yr-1,缓蚀效率为30.62%,恒流放电时间为4.65h。
  (2)在阳极材料表面涂覆具有小分子水磁化的纳米粉体乳液(EMT),对材料的表面相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EMT乳液能够在不改变材料结构的前提下,有效抑制阳极的腐蚀行为,且随着涂覆次数的增加,阳极材料的缓蚀效率增大:ZC(涂覆9次,86.34%)>ZB(涂覆6次,78.15%)>ZA(涂覆3次,57.95%);但由于EMT会增大电极内阻,导致电池的放电性能呈下降趋势:纯Zn(4.65 h)>ZA(4.0 h)>ZB(3.1 h)>ZC(2.6 h)。
  (3)采用掺杂镁金属的方法,对阳极进行改性研究。以镁的掺杂量为变量,分析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及电池的恒流放电性能。结果表明,初始阶段镁金属率先与水发生反应,加速了阳极材料在碱性溶液中的溶解速率,其年腐蚀速率为:ZM55[23.39mm·yr-1,Zn:Mg=5:5(质量比,下同)]>ZM64(37.20mm·yr-1,Zn:Mg=6:4)>ZM73(47.53mm·yr-1,Zn:Mg=7:3)>Zn(60.53 mm·yr-1)。但是,镁掺杂抑制了锌阳极的析氢反应,增加了活性物质利用率,改善了锌-空气电池的放电性能。镁掺杂量过高会使电极活性物质含量降低,反而引起电池放电性能下降,电池放电情况为:ZM73(5.85 h)>ZM64(4.56 h)>Zn(4.12 h)>ZM55(2.33 h)。
  (4)通过溶胶-凝胶法在锌阳极和镁掺杂锌阳极表面包覆Al2O3,并对其在6mol·L-1KOH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能和锌-空气电池的恒流放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材料表面包覆层为纳米纤维状γ-Al2O3,且Al2O3层的厚度随其包覆量的增加而增加。形成的Al2O3涂层作为SEI膜显著抑制了阳极的腐蚀行为,同时改善了电池的放电效率,Al2O3的最佳包覆量为3.0wt.%。Al2O3包覆的锌阳极的缓蚀效率为:ZA30(89.88%,Al2O3包覆量为3.0wt.%,下同)>ZA40(87.62%,Al2O3包覆量为4.0wt.%)>ZA25(72.88%,Al2O3包覆量为2.5wt.%)>ZA20(67.00%,Al2O3包覆量为2.0wt.%)>ZA15(50.46%,Al2O3包覆量为1.5wt.%);放电效率为:ZA30(8.83 h)>ZA40(8.59 h)>ZA25(7.47 h)>ZA20(5.86 h)>ZA15(4.67 h)>Zn(4.12 h)。Al2O3包覆的镁掺杂锌阳极的缓蚀效率为:ZMA6430(48.79%,Al2O3包覆量为3.0wt.%,下同)>ZMA6440(47.40%,Al2O3包覆量为4.0wt.%)>ZMA6425(39.54%,Al2O3包覆量为2.5wt.%)>ZMA6420(35.82%,Al2O3包覆量为2.0wt.%)>ZMA6415(25.76%,Al2O3包覆量为1.5wt.%Al2O3);放电效率为:ZMA6430(13.17 h)>ZMA6440(12.92 h)>ZMA6425(11.46 h)>ZMA6420(8.29 h)>ZMA6415(5.58 h)>Zn(4.12 h)。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铁皮石斛中性多糖对秀丽隐杆线虫寿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理。  方法:  水提法提取铁皮石斛多糖,除蛋白和小分子物质后,用DEAE-52纤维素阴离子交换色谱分离铁皮石斛多糖,得到铁皮石斛中性多糖。对铁皮石斛中性多糖进行GCP凝胶渗透色谱分析其分子量分布范围,并研究不同浓度铁皮石斛中性多糖对秀丽隐杆线虫寿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理。  结果如下:  (1)水提法提取铁皮石斛多糖,铁皮石斛材料的多糖
摘要:机械制造工艺能够去实行机械的合理化设计,而机械设计是制造工艺的参考,这两者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本篇文章是从这两者相互影响的角度出发的,从而分析了制造工艺的流程以及合理化进行机械设计的原则,并且还给出了关于机械制造工艺中合理化机械设计的重点。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合理化;机械设计前言:在对机械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从事设计的人员根据标准化的原则来对机械中的每一项工作来进行设计,与此同时也还要把机械的使用性能参考进去,最后再实行不同的方法来满足它的实际性应用需求。为了实现提升机械制造工艺整体的质量以及
期刊
辐射传热是各种大型燃烧设备中的主要传热方式。炉膛内气体辐射介质的辐射能力随着本身浓度,温度以及压力行程的影响在气体光谱上发生复杂的变化,同时,随着近年来,空气分离/再循环烟气技术技术的发展,在富氧态下炉内烟气浓度,温度以及压力行程较之常规燃烧产生的变化对炉内辐射传热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选取相应的符合实际应用条件的模型,进行富氧态下气体参数的计算,比较和评估其受各个参数影响的能力。并改进和选取模型计
学位
本文利用常规查图法、逐线计算法和国内少用的窄谱带模型Leckner方法对CO2和H2O蒸汽混合气体的辐射特性进行了计算,表明Leckner方法能保证足够的精度,且该方法计算过程简便、易于在计算机上实现,并利用其计算分析了高CO2浓度烟气辐射特性变化特征。结合O2/CO2燃烧特点,建立了O2/CO2燃烧热力计算模型,并设计编制了相应的热力计算软件,将其应用于某1000t/h O2/CO2燃烧电站锅炉
学位
对高分子复合材料的阻燃改性技术进行探讨将有助于聚合物在功能化改性领域的研究,并加快火灾安全型阻燃高分子材料的研制开发。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而且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研究开发洁净、高效的阻燃材料已成为科研人员的主要任务之一。聚丙烯(PP)是一种产量大、性能优异的通用塑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但由于它属易燃材料,使其在电子、电器、交通、装饰材料等诸多领域中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为拓宽
全球对温室气体的日益关注主要集中在如何有效控制CO2排放的问题上。作为一种有效控制CO2排放的O2/CO2燃烧技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煤焦在O2/CO2气氛下的反应机理与在传统气氛下是不同的。这种不同造成了反应过程中煤焦颗粒物理/化学结构演化规律改变,反过来煤焦颗粒物理/化学结构演化规律改变也会影响反应过程。本文主要研究了煤在O2和CO2的混合气氛中反应时焦样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官能团的演化特性。具体展
该文利用高速嵌入式AVR单片机进行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包括两大功能模块:便携式心电监护仪和医院中心监测站.心电监护仪能采集、存储心电信号,采用液晶显示器(LCD),可显示心电波形,也可通过电话将心电信号发送到定点医院监测中心.该监护仪既可作为患者的院外心脏保健设备,又可作为医生使用的便携式心电图检测仪.医院中心监测站采用了高性能的奔腾3计算机作为中心处理器,并且用虚拟仪器LABVIEW语
学位
该论文对智能控制的一个分支--仿人智能控制的算法进行了研究.将仿人智能控制算法与经典的PID调节器以及模糊控制方法相结合,对一个三阶时滞系统进行了仿真控制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用这种思想设计的控制器改善了单一控制方法的控制性能.在仔细分析仿人智能控制算法和PID控制器的基础之上,将二者结合,相互取长补短,使其算法与单一的PID控制器比较起来,在快速性、稳定性上有较明显的改善.该文还根据仿人智能控制算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产生了大量的多媒体数据,其中图像和视频数据占有较大比例。数据规模的不断迅猛增长,致使现有的图像处理方法面临诸多挑战,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这些数据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都比较关注的问题。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通过提取图像自身蕴含的视觉特征对图像进行查询,适用于大规模图像数据的管理和检索,是当前信息检索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现有的基于内容的检索方法通常利
学位
传统聚类分类算法需要待处理的数据是确定的。然而,现实应用中由于设备测量误差、网络传输干扰、用户隐私保护等原因,获得的数据普遍存在不确定性。由于不确定性的引入,传统聚类分类算法无法对不确定数据直接进行处理,难以满足现实应用要求。因此,针对不确定数据设计专门的聚类分类算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围绕不确定数据聚类分类问题展开研究,旨在为不确定数据提供有效的聚类分类算法。主要贡献如下:  (1)基于自适应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