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病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快速诊断及菌株同源性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n_av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烧伤病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快速诊断及菌株同源性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三种检测方法检测烧伤病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比较。  目的:对比细菌培养法、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多重聚合酶链(multiplex PCR)反应快速检测烧伤病人伤口分泌物及痰液标本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和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aumannii)的检出率和确诊时间,为烧伤治疗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并为临床实验室提供方便快捷的检测方法。  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采集的烧伤病人不同部位的标本共128例(2013年01月~2013年12月),其中创面分泌物100例,痰液28例,采用细菌培养法、普通PCR和多重PCR三种方法对128例标本分别进行检测,比较三种方法对MRSA和A.baumannii的检出率和确诊时间。  结果:128例标本中,细菌培养法对MRSA和A.baumannii分离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5.3%和30.5%,确诊时间均为72h;普通PCR和多重PCR阳性检出率与细菌培养法一致,亦为45.3%和30.5%,确诊时间均为6h,但多重PCR法的检测效率高于普通PCR法,可以同时检测MRSA和A.baumannii菌株。  结论:与细菌培养法比较,普通PCR和多重PCR对MRSA和A.baumannii的检出率并无差异,但在确诊时间上,普通PCR和多重PCR所花费的时间大大缩短,尤其是多重PCR法可在6h内同时鉴别诊断出MRSA和A.baumannii,在有效节省人力、财力的同时,为烧伤病人的治疗提供有效分子生物学依据,防止了抗生素的滥用和耐药菌株的流行,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第二部分:多重PCR在烧伤病房周围环境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检测应用。  目的:利用多重PCR检测烧伤病房周围环境中的MRSA和A.baumannii,分析烧伤病房周围环境中MRSA和A.baumannii检出情况,探寻MRSA和A.baumannii院内感染的途径,指导烧伤病房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阻断病原体传播途径,预防并减少烧伤病房内MRSA和A.baumannii的爆发流行。  方法:采用多重PCR检测烧伤病房医护人员手、空气中及床单元MRSA和A.baumannii感染情况。  结果:⑴医护人员的手:在给病人操作前和操作后采集样本中未检测到MRSA和A.baumannii。⑵烧伤病房空气采样结果:有MRSA或A.baumannii感染病人的4个病房内检测出空气中有MRSA或A.baumannii,1间有MRSA感染病人的病房内未检测出MRSA,无MRSA和A.baumannii感染病人的病房空气中未检测出MRSA和A.baumannii。⑶烧伤病房床单元:有MRSA或A.baumannii感染病人的8张床垫检测出有MRSA或A.baumannii,1张有MRSA感染病人的床垫未检测出MRSA,3张无MRSA和A.baumannii感染的床垫中未检测出MRSA和A.baumannii。  结论:从有MRSA和A.baumannii感染病人的烧伤病房周围环境(空气和床单元)中检测出MRSA和A.baumannii,说明患者的感染与周围环境的清洁消毒程度密切相关,提示烧伤病房周围环境中的细菌可以传播到病人伤口,同时病人伤口的细菌也可以扩散到空气中,直接导致感染爆发和流行的发生,所以加强烧伤病房周围环境卫生工作,严格做好空气消毒以及定期监测烧伤病房周围环境等工作对预防MRSA和A.baumannii的爆发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烧伤科病房中病人及周围环境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同源性分析。  目的:采用ERIC(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PCR方法对采集的烧伤病房病人创面、痰液以及周围环境中MRSA和A.baumannii阳性的标本进行同源性分析,为院感采取合适的方法控制感染爆发流行提供生物学依据。  方法:采用ERIC-PCR对烧伤病房分离培养的16株病人创面分泌物、痰液的MRSA或A.baumannii菌株、4株空气中MRSA或A.baumannii菌株、6株床垫上的MRSA或A.baumannii菌株分别进行同源性分析。  结果:分离自烧伤病房的不同患者创面分泌物、痰液、空气以及床垫中的MRSA菌株为同一基因型或相似基因型,A.baumannii菌株均为同一基因型。  结论:通过ERIC-PCR检测出来源于不同患者创面、痰液、病房空气以及床垫的MRSA或A.baumannii为相似或同一基因分型,表明烧伤科病房周围环境与病人之间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需要加强院内感染监测,教育医护人员及新职工工作中加强无菌观念,需进行烧伤科专科岗前培训后才能上岗。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定期创面取样检测,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同时教育病员及陪护人员,认识到交叉感染的途径,以及危害性,在日常院内生活中加强手卫生消毒,减少陪护人员以及病员之间接触传播的风险。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全球约30万人死于该病,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区域,死亡率居消化道肿瘤的第二位,其发病机制至今不明。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冠蛋白-1(Coronin-1)不同表达水平对i NOS、TLRs表达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据Coronin-1表达水平的差异,将实验组细胞分为RAW264.7-Cor.Plus(过
期刊
目的研究生姜主要活性成分6-姜辣素对果糖饮食导致的大鼠糖脂代谢紊乱的影响,并探讨6-姜辣素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取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即正常对照组(给予清水+5%阿拉伯胶)、模型组(给予10%果糖水+5%阿拉伯胶)、6-姜辣素低剂量组(10%果糖水+50μg/kg 6-姜辣素)、6-姜辣素高剂量组(10%果糖水+200μg/kg 6-姜辣素),给予SPF级大鼠维持饲料并
1975年上海市农科院用二棱皮麦品系50799,即[(沪麦1号×8—2)F_1×早熟3号]F_4为母本,76-22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选择法,育成二棱长芒皮大麦。1981年进入鉴定品种比较试验。1
美国甜高粱M—18E是美国在1983年育成,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引入我国的一种糖粮兼用的作物。该品种株高4.56米,茎秆直径达4厘米以上,节内长度18厘米,单株最重2.75公斤,生育
海南岛属季风热带地区,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足。由于海南的甘蔗多数种于旱、瘦的坡地上,台风的危害又比较严重,加上耕作粗放,致使优越的自然条件不能很好地发挥,多年来甘蔗
在许多国家为了降低小麦植株高度广泛采用Rht_1、Rht_2、Rht_8半矮秆基因及其它基因.具有这些基因的品种最主要的优点是抗倒伏,收获指数高(达0.5),对耕作栽培条件适应性强并
To better improve the emergency communication and location-based services of disaster information reporting network for serious natural disaster emergency respo
日本植物工程研究所最近首次培育出水稻和稗子杂交的新植株。在植物学分类上,水稻属“C_3植物”,稗子属“C_4植物”。因此,用一般方法是不能把二者培育成种属间杂交植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