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矢状位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镇痛效果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xianc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是胸腔镜外科手术镇痛经典方法之一。超声引导下的椎旁神经阻滞一般有两种穿刺方式,分别是旁矢状切面扫描阻滞和水平横断面扫描阻滞,现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水平位阻滞方式。本研究将矢状位椎旁阻滞与水平位阻滞在胸腔镜手术的术后镇痛效果以及对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进行对比,对今后椎旁阻滞方式的选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择期行单侧胸腔镜手术患者90例,年龄18~70岁,ASA Ⅰ~Ⅱ级,完全随机法分为三组:对照组单纯静脉镇痛组(P组),矢状位椎旁阻滞组(S组),水平位椎旁阻滞组(T组)。S组和T组分别在全麻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矢状位胸椎旁神经阻滞和水平位胸椎旁神经阻滞,单侧给予0.5%罗哌卡因15 ml;P组行单纯全麻,三组术毕均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所有患者在术后VAS评分>4分时给予地佐辛5mg进行补救性镇痛。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术中麻醉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记录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以及72h内不同时间段镇痛泵用量,记录术后12h、24h、48h、72h患者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记录补救镇痛药物使用率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最终纳入患者81名,其中对照组(P组)31例,S组24例,T组26例。与椎旁阻滞组(S组、T组)相比,单纯静脉镇痛组(P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和丙泊酚消耗量明显增多(P<0.05),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明显提前(P<0.05),术后补救镇痛率明显升高(P<0.05);术后0-12h、12-24h、24-48h时间段内镇痛泵用量及术后72h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等)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P组患者术后12h、24h、48h静息和运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S组相比,T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矢状位阻滞与水平位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但矢状位阻滞对于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小。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real-time 3-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RT 3D-TEE)评估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患者的主动脉根部结构,与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目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tomy,CEA)不同术式围手术期抗血小板策略不同,每个患者对抗血小板药物的敏感性也有差异,目前尚无CEA围手术期抗血小板治疗的统一标准,本研究旨在探讨抗血小板强度对不同术式CEA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如何根据其选择CEA术式。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行补片CEA(carotid en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超声引导下竖脊肌阻滞(ESPB),椎旁阻滞(PVB)以及竖脊肌阻滞复合椎旁阻滞(P+E)在胸腔镜手术(VATS)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69名择期行VATS、ASA I-II级、年龄在18-80岁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于术前行ESPB,PVB以及P+E,神经阻滞均给予0.5%罗哌卡因20ml。所有患者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主要指标为三组患者术后12,24,48
目的:这项研究对中国腔内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数据的系统评价,评估分析我国目前腔内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了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和Cochrane Library。结果:共纳入12项研究(9项回顾性分析,2项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1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共2292名患者和1897条支架肢体。1564条肢体,总的初级通畅率为81.8%~100%,平均随访
背景: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极为凶险的心血管急症,主动脉瘤尤其是累及弓部的动脉瘤同样具有高风险性,对于这类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时手术。此类手术需在低温停循环下进行,术后并发症尤其是神经系统并发症经常发生,谵妄(delirium)作为神经并发症中的一种容易被医护人员忽视,谵妄的发生会导致ICU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术后死亡率增加,因此,要尽早筛选高危患者、尽
目的:术后谵妄是全身麻醉和外科手术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一种急性脑器官功能障碍的综合表现,它是伴有注意力集中能力的下降,意识紊乱,认知能力改变或知觉失调的一种意识障碍,尤其以老年人更常见。这种意识障碍通常在术后短时间内(术后数小时到术后3天)出现,并随着时间进展存在病情波动。到目前为止,术后谵妄的发病机制依旧未有标准的统一结论,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可能是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导致的。术后谵妄也是心脏手术术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足母)展肌肌力变化在(足母)外翻的发生中所起的作用及(足母)展肌中维生素D受体的改变与(足母)外翻的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1、本研究共纳入40人。(足母)外翻患者20人(均为女性),年龄40-55岁,平均46.15±4.67岁,BMI19.74-22.96kg/m~2,平均21.35±0.98kg/m~2,自愿受试者20人(均为女性),年龄40-55岁,平均47.65±4.9
背景: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是一项成功的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病的治疗手段,该项手术的重要评价标准为术后下肢全长DR,利用该影像学结果,可以测量出患者下肢机械轴力线(MA)。利用传统技术进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时,术者需要依靠体表标志和骨性标志进行定位和定线,在一些特殊患者进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时,如肥胖,膝关节严重畸形,身材矮小,既往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传统技术很难将假体安放在正确的位置,不能获得满意
目的: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后,患者常因胸壁完整性受损而经历中度至重度疼痛。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APB)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技术,能够阻滞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和胸长神经,可以在深面或浅面进行。本研究比较超声引导下前锯肌深面阻滞(deep serratus plane block,DSP
背景:肠系膜上动脉(SMA)是腹主动脉的重要分支之一,由于其与腹主动脉血流方向一致、夹角大多为锐角关系、自身管径较粗等原因,体循环内栓子易栓塞于SMA主干全程,导致对应供血肠段缺血、坏死,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该病初期因症状的隐匿性及不典型性,极易漏诊误诊,病死率极高。临床上可使用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开放手术等方式治疗这类疾病,其中介入手术被认为是新发展方向,但国内外尚缺乏肠系膜上动脉相关的解剖数据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