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确生物多样性的地理格局及其相关机制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中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吉隆沟,以繁殖鸟为研究对象,开展海拔梯度上的物种丰富度格局及其机制研究,从而提升人们对于该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鸟类的了解,也为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基于在吉隆沟内开展的鸟类调查,结合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全球定位系统)提取数据,利用简单回归、多重回归、相关性分析等手段,完成以下内容的研究: 1)吉隆沟所有鸟类及不同分组鸟类的物种丰富度垂直分布格局与潜在机制分析; 2)吉隆沟鸟类海拔上的Rapoport法则验证; 3)检验鸟类的海拔分布范围与纬度分布范围是否相关。 得到以下结论: 1)吉隆沟所有繁殖鸟及不同分组的鸟类物种丰富度均为中海拔最高的驼峰型模式,但不同物种分组的格局有所不同; 2)不同分组的鸟类物种丰富度受不同因子的影响。三维表面积与降水不是影响鸟类丰富度的关键因子。生产力(NDVI)与生境异质性对大部分的鸟类分组均有显著影响; 3)利用不同方法对海拔上的Rapoport法则进行检验所得的结果有所不同,大部分方法的检验结果不支持Rapoport法则; 4)吉隆沟鸟类的海拔分布范围与纬度分布范围具有显著相关性,但是将特有种与非特有种单独分析时,特有种没有呈现出相关性,非特有种呈现出更强的相关性。说明非特有种相较于特有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更大。 本研究成果表明应当加强吉隆沟内中海拔段的保护力度,并且在土地开发利用时应当避免对于原生植被与生境的破坏。在分析物种格局及其相关机制时,应当根据不同的类群组进行具体分析。山地上的特有种可能比非特有种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所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山地上的非特有种可能所受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