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菌素的摇瓶发酵优化及其高产机制的代谢组学探究

来源 :天津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ongliang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维菌素由阿维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次级代谢产生,是一种高效、广谱、低毒的抗生素,被广泛用于多个领域。目前,中国是世界上阿维菌素唯一生产国,因此对阿维菌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通过对阿维链霉菌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并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方法初步探究其高产机理。本实验以阿维链霉菌9-39作为出发菌株,对阿维菌素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添加实验优化阿维链霉菌发酵培养基成分,选取十三个因素硫酸铝、氯化钴、莽草酸、丙二酸、1,4-丁内酯、聚乙二醇-2000、丙酸钠、硝普钠、丁酸钠、β-甘油磷酸钠、磷酸钙、秋水仙素和氧化铝分别进行单因素添加实验,较初始培养基阿维菌素的产量分别提高了4.15%、14.28%、5.12%、7.58%、18.65%、6.56%、10.26%、8.35%、7.86%、4.79%、6.12%、17.25%和3.96%。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出氯化钴、1,4-丁内酯和秋水仙素三个对阿维菌素产量有显著影响的因子,利用Box-Behnken实验和经分析得出的拟合回归方程确定培养基最优组合,即葡萄糖12.8g/L,麦芽糖19.2 g/L,苏氨酸2.0 g/L,K2HPO40.3 g/L,Mg SO4·7H2O 0.5 g/L,Na Cl 0.5g/L,Fe SO4·7H2O 0.01 g/L,Mn SO40.015 g/L,MOPS 5.0 g/L,秋水仙素7.98 mg/L,1,4-丁内酯0.85 mmol/L,氯化钴4.25 mg/L,通过验证实验,阿维菌素产量达到456.97mg/L,较初始培养基提高了26.93%,且验证实验的到的结果与拟合回归方程预测的最优值450.21 mg/L相差无几,说明整个实验设计合理,结果可靠。对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之后继续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初步探究转速、接种量、装液量和发酵时间四个因素分别对阿维菌素产量的影响,进一步设计正交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最优发酵条件为转速300 r/min、接种量10%、装液量30 m L(250 m L锥形瓶)以及发酵时间11 d。利用GC-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经优化后得出的高产培养基和原始培养基培养条件阿维链霉菌胞内小分子代谢物进行检测分析,分别在发酵过程中的2 d、4 d、6 d、8 d取样,经过处理进行上机检测,仪器进行在线数据采集。共检测到234种小分子代谢物并与数据库NIST 17.0进行比对,共鉴定出52种代谢物。将仪器检测得到的原始数据经过预处理,进行统计学分析,共筛选出8种与阿维菌素合成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分别为乙酸、α-酮戊二酸、葡萄糖、亮氨酸、缬氨酸、十二烷酸、十八烷酸以及草酰乙酸,对这8种差异代谢物进行对关键代谢途径的分析,发现高产组阿维链霉菌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较强,能为阿维菌素的合成提供所需的前体物质。
其他文献
伏马毒素(Fumonisins,FB)主要是由镰刀菌属等真菌产生的代谢产物,是一种污染分布较为普遍的真菌毒素。产毒菌及伏马毒素主要存在于一些玉米和小麦等粮食作物及其制品,这就导致其随着食物链的传递危害到人畜的健康。近年来粮谷食品安全污染方面遭受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严重,其中伏马毒素对粮食危害的占比也在逐渐提高,而伏马毒素的危害中伏马毒素B1(FB1)的毒性最强,污染最为严重。因此如何降解伏马毒素B1
学位
碳分解代谢物阻遏(CCR)效应是阻碍异源蛋白高效表达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对启动子上分解代谢反应元件(Catabolite responsive element,cre)位点突变、宿主菌株遗传改造、发酵条件优化等方法准确有效的缓解或解除CCR效应,提升目的基因在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的转录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课题以高效表达载体p LY-3上的启动子作为研究对象,以解淀粉芽孢杆菌B.am
学位
学位
新型冠状病毒作为一种对人类社会危害极大的流行病毒,通过人传人的方式进行传播,在人群中传播速率极快,但是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是否有其他传播途径还不确定。现在有许多关于狗、猫、老虎等物种新型冠状病毒阳性的报告,细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作为新型冠状病毒的受体,它在许多物种中是相似的,ACE2蛋白作为一种单跨膜蛋白在细胞中的会过度表达造成蛋白质的不正确折叠等问题,而无细胞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体外表达系
学位
山西省祁县子洪圣觉寺石窟共有八座洞窟、七所摩崖佛龛,主要开凿于北朝时期。第一期大约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前的太和年间,主要为三壁三龛式洞窟形制与三佛、千佛造像题材,佛像主要着传自印度的袒裸右肩式大衣与通肩式大衣,可能受到了平城以及其他地区的影响。第二期洞窟的主要形制也是三壁三龛式,佛与菩萨像主要着传自南朝的汉民族式服装,并有秀骨清像风格出现,应开凿于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的北魏晚期,与平城、洛阳的
期刊
环腺苷酸(cAMP)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选用工业酿酒酵母作为出发菌株,通过调控环腺苷酸信号通路中腺苷酸环化酶和磷酸二酯酶的活性来探究酿酒酵母胞内cAMP水平的变化,同时研究其耐受性,旨在研究调控环腺苷酸信号通路中的基因对酿酒酵母胞内cAMP水平及耐受性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以酿酒酵母AY12a和AY12α作为出发菌株,Kan MX抗性基因为筛选标记基因,利
学位
酯类香气物质是饮料酒中最重要的风味物质,特别是在中国白酒中,酯类物质占风味物质总量的40~70%,是决定白酒品质和风味的重要因素。在酿造过程中加入酯化酶等酶制剂,可起到增酯提香的效果,不仅能提升优质酒率,还可缩短发酵周期,对实现白酒产业高效低碳绿色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有关酿酒用酯化酶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上,也有关于华根霉、枝孢霉等脂肪酶的报道。本课题以白酒大曲为研究
学位
西夏统治时期,新样文殊极为盛行。本文通过对榆林窟、五个庙石窟、东千佛洞、旱峡石窟以及俄藏黑水城出土文殊图像的分析,指出西夏时期新样文殊更进一步强调文殊化现老人典故,且多以“五尊像”为主;同时新样文殊组合样式不仅出现在文殊变中,在普贤变中也相应延续。此外,作者对俄藏黑水城出土的卷轴画x-2435考辨中发现,主尊不是观音菩萨。新样文殊在西夏普遍流传并达到顶峰,与帝王五台山信仰有密切关系。
期刊
学位
L-茶氨酸是L-谷氨酸的衍生物,主要存在于茶树(Camellia sinensis)中,它和茶多酚等物质共同赋予了茶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同时也成为评价茶叶质量的主要参数。L-茶氨酸在临床试验中也表现出很多正向的结果,如降血压、抑制肺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减少抗癌药物的副作用、保护神经细胞和安神助眠等。因此,在国外L-茶氨酸也被当作膳食补剂广泛地应用到食品、保健品和医药领域中。2014年,我国也正式批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