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影响因素与制图研究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derk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有机碳(SOC)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之一,对全球气候和农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为评价土壤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土壤有机碳可以维持土壤良好的物理结构、土壤稳定性、和土壤生物多样性。自然和人为的干扰对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和储量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影响的关系随着不同研究尺度而变化。在不同地理环境和地形地貌上,土壤有机碳影响因素和空间分布也有所不同。本文以多山丘陵地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区域选在重庆江津区,借助数字地形分析方法,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应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和机器学习方法全面系统地探讨了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分类探讨了影响因子对研究区不同土壤类型的影响。将分类决策树,支持向量机,梯度提升回归树和随机森林应用到土壤有机碳密度预测分析中,并比较四种方法的预测精度,应用最佳预测方法完成影响因子的相对重要性分析和土壤有机碳密度制图。得到以下结论:(1)研究区农用地0-20cm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变化范围为0.45 kg/m2-6.18 kg/m2,变异系数为39.8%,属于中等程度变异,平均值为2.64 kg/m2。通过预测得出研究区的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的最大值为3.92 kg/m2,最小值为1.03 kg/m2,均值为2.74kg/m2,低于全国土壤有机碳密度(3.0kg/m2)。(2)研究区土壤类型包括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和黄壤土四类。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值大小不同,水稻土有机碳密度(2.68 kg/m2)最高,其次为黄壤有机碳密度(2.53 kg/m2),紫色土有机碳密度(2.21kg/m2)最低。(3)研究区农用地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水田、旱地、果园、其他园地四中类型中,水田(3.17 kg/m2)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最高,其次为果园(2.53 kg/m2),其他园地(2.13kg/m2)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最低。(4)研究区的坡位分为六种:山脊、上坡、中坡、平坡、下坡和沟谷。土壤样点在具体坡位的分布情况为中间坡位(中坡和平坡)分布最多,沟谷中分布最少。在所有影响因子中坡位对有机碳密度的相对重要性程度为中等,其中坡位对水稻土有机碳的影响程度最大,对冲积土的有机碳密度影响程度最小。(5)本研究中,相关分析得出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地形因子的相关关系与随机森林得出的地形因子对有机碳密度的影响关系走势大致相同,但是地形因子在不同的区间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程度和局部趋势有所变化。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地形因子均呈及显著相关关系((p<0.01)。海拔,SAGA湿度指数,谷底平坦综合指数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程度较大且为正相关关系。沟谷网络垂直距离,坡向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程度极小。(6)通过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影响因子重要性排序,影响土壤有机碳密度因子重要性排序前三为: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海拔;水稻土有机碳密度影响因子的重要性排序前三的为:SAGA湿度指数、沟谷深度、坡长坡度因子;紫色土有机碳密度影响因子重要性排序前三为:土地利用类型、SAGA湿度指数、谷底平坦综合指数;黄壤有机碳密度影响因子重要性排序前三的为:土地利用类型、谷底平坦综合指数、SAGA湿度指数;冲积土有机碳密度影响因子重要性排序前三的为:SAGA湿度指数、沟谷深度、谷底平坦综合指数。土壤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程度最大,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在不同土壤类型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紫色土和黄壤土有机碳密度重要影响程度最大,SAGA湿度指数对水稻土和冲积土有机碳密度影响程度最大。土地利用类型对冲积土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几乎没有影响。(7)在本研究中,比较随机森林,梯度提升回归树,支持向量回归和回归树四种土壤有机碳密度预测模型精度,结果表明,对全区土壤有机碳密度而言,随机森林的预测精度最高,在水稻土和紫色土有机碳密度预测模型中,随机森林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其他三种预测模型,在黄壤和冲积土有机碳密度预测模型中,回归树的预测模型精度最高。(8)应用随机森林得到研究区的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分布图,由图可知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变化趋势大致与研究区的地形变化和土壤分布趋势大致相同。土壤有机碳密度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沿江的西北部分和地形两翼之间部分,土壤有机碳密度的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沿江中部地区和地形尾部东南地区。
其他文献
以钢铁企业为例,分析了混合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提出了混合型工业CIMS的应用层次结构和体系结构的模型。结合该模型,从应用系统的不同层次,详细分析了CIMS的功能组成、信息特点以及
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淡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严峻地摆在世人面前。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且水田种植面积较大,占耕地有效灌溉面积的54%左右,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8%以上。由于
本文选择了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和石河子147团为研究区域,分别研究了荒漠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盐分变化的影响和持续利用膜下滴灌对土壤盐分和养分的影
针对我国农村地区废弃宅基地面积不断增加的现状,研究不同有机物料对复垦宅基地土壤养分的影响,可促进有机物料循环利用,并为成都平原宅基地复垦土壤培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A 20-year-old female patient presented with two masses located in the left liver.In this patient, a computed tomography(CT) scan revealed a hypodense mass and a
【前言介绍】1000元网由旅居法国十年的华侨李勇先生一手创立,宗旨是“引进名师技术,打造科学投彩”。打造成为集“技术推广、技术咨询、技术指导”于一体的一条龙服务,是国
本文研究了将自组织神经网络用于空中目标识别的方法,并基于此提出一个识别飞机及其诱饵红外图象的方案,提出目标表面的分形特征和熵特征,针对各特征量纲不统一,信息表达方式差异
以川西蒙顶山名优茶区蒙山九号3年生茶树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叶面配合喷施不同浓度亚硒酸钠(Na_2SeO_3)和硫酸锌(ZnSO_4·7H_2O),重点探讨了硒、锌及其交互作用对不同季节、不同采摘时间蒙山茶硒含量及组分和锌含量的影响,同时讨论了N、P、K、Ca、Mg、S等矿质营养及茶多酚、氨基酸等化学品质的变化。(1)硒锌交互对春、夏、秋茶硒含量及硒有机化率有显著影响。硒(50~200 mg·
棉花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缺钾对其产量和品质有较大的影响。我国钾资源缺乏,筛选棉花钾高效种质资源,进行钾营养性状改良,是提高棉花钾利用效率的途径之一。本研究收集了47个新疆地产棉花基因型,进行筛选鉴定。采用砂培、水培与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筛选出的基因型进行了钾营养效率差异的比较,研究了不同基因型棉花对钾素的吸收和利用特点以及钾胁迫下不同钾效率棉花根系形态与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初步探讨了不同
本文通过室内水中溶出率法、砂柱、土柱淋溶法、肥包法和田间试验等试验手段,系统地研究了本院制成的包膜控释尿素的养分释放特性和其不同用量水平对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玉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