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冠层衰老及土壤结构对深松增密的响应机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camp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密是实现作物高产的基本途径之一,但增密又加剧了向日葵个体的衰老进程,而深松可以缓解由于密度的增加引起的冠层衰老。本试验选用典型的食葵(食用型向日葵)品种和油葵(油用型向日葵)品种各1个,在不同种植密度(4.5-7.5万株/hm~2)条件下,从冠层衰老、光合特性等方面探索向日葵的衰老特性。试验结果如下:1.深松较浅旋显著降低了土壤紧实度、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孔隙度、土壤含水量。深松45cm可以有效改善植株0-40cm的土壤容重和土壤三相,深松30cm可以有效降低0-20cm的土壤容重和土壤三相。2.不同的耕作方式及密度下,向日葵不同层位叶片衰老均表现为下部叶早于中部叶和上部叶,上部叶衰老速度最慢。低密度时的叶片衰老速度低于高密度;深松较浅旋延缓了向日葵的叶片衰老,且在深松45cm时抗衰老性最强。随密度增加冠层衰老速率加快。冠层抗衰老模糊隶属函数值表明深松增密处理主要是通过地上部叶片细胞内的丙二醛含量影响植株衰老。3.同一耕作方式,不同密度下,向日葵单叶光合特性、籽实特性、冠层衰老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而LAI和MDA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同一密度,不同耕作方式下,深松较浅旋显著提高了向日葵的光合特性、籽实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提高了向日葵的抗衰老性,改善了土壤物理特性。整体表现为:S1>S2>S3。4.向日葵的籽实的最大灌浆速率与粒重达到显著正相关关系,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与粒重达到显著负相关关系。且向日葵在不同的耕作方式下,向日葵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在S1处理下的最快,S2次之,S3最慢。5.在不同的耕作方式下,深松较浅旋显著提高了向日葵的产量构成因素及籽实特性;随着密度的增加,向日葵的产量构成因素及籽实特性下降。深松增密后,深松可以减小由于密度的增加而引起的向日葵籽实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等方面的变异。综上所述,虽然向日葵品种在高密度条件下具有较高的产量,主要与其在生长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LAI有关,但密度增加加快了向日葵冠层衰老、降低了光合特性。深松降低了向日葵的光合特性、籽实灌浆速率、抗氧化酶的活性、抗衰老系数高低密度间的差异。说明深松可以有效改善由于密度增加而引起的“密度”效应,并且提高了光合特性、抗衰老系数、降低了枯叶数。
其他文献
网络祈愿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逐渐形成的一类亚文化形态。近年来,网络祈愿亚文化风潮引发了大量青年网民群体的关注和参与。用户通过制作或转发各种网络祈愿符号在社交媒体
自“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提出了多项政策和举措来优化发展我国足球环境、完善组织体系、推动校园足球快速发展。泰安市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响应号召,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近几年
高超声速飞行器用超燃冲压发动机需在超高温和超高压的极端条件下长时间工作,对其进行热防护极为重要。本文采用等离子喷涂工艺在不锈钢基体表面制备了氧化锆陶瓷热障涂层,对
开关电源的发展要求在提高频率减小体积的同时能进一步提升效率,氮化镓(GaN)器件作为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器件,具有比传统硅器件更优异的性能。有源箝位反激拓扑通过增加谐振
大力推进苜蓿产业化发展是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也是“三农”问题研究的重要课题。从分析山西发展苜蓿产业化在自然区位、政策支撑和经济比较三方面的优势出发,重点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安徽大學藏戰國楚簡《詩經》與傳世本《毛詩》對讀產生的異文,必要時參考《毛詩》的不同版本、三家詩、其他文獻引詩,以及出土文獻所見《詩經》。全文共分為三部分。第一章為緒論,分為三個小節:《詩經》異文研究現狀、安大簡《詩經》異文研究現狀、本文的研究意義與研究方法。用來介紹本文涉及的相關概念,本文的研究意義和方法,以及本文研究主題的文獻綜述。第二章為本文主體,分為六個小節《周南》、《召南》
为了明确山西省晋中地区黄瓜灰霉病菌对多菌灵、乙霉威及速克灵的抗性水平,运用组织分离法从太谷、祁县和平遥的罹病黄瓜上分离到30个灰霉病菌菌株(Botrytis cinerea Pers.),并
以红菊芋和白菊芋为材料,在科尔沁沙地对其主要植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红菊芋和白菊芋地上部器官生长量与干物质积累量均在出苗后第56天之前变化缓慢,之后迅速上升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一大重要举措。国家宏观调控层面上,就是通过出台扶持性财税政策来引导社会资源流向,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
根据太原盆地井灌区54年(1954-2007)降水量的数据,利用滑动平均法进行趋势分析,利用滑动t检验法计算统计量t,进行突变分析.结果表明,太原盆地井灌区近54年降水量为递减趋势;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