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三化”协调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专业村作为农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三化”协调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研究较少关注专业村的时空演化及其机理、集聚及其机理等研究。本文选择有代表性的487个河南省专业村为分析对象,运用SPSS17.0、ArcGIS9.2等软件进行处理,采用描述统计、数据建模、空间分析等方法定量化地研究河南省专业村的时空演化及其集聚。依据产业标准,将河南省专业村划分为特色农业型、工业型及其他类型,描述其时空演化与集聚,分析典型专业村发展环境,探讨如何培育专业村,促进专业村集聚。本文得到以下结论:本文得到以下结论:(1)河南省专业村类型多样,演化速度加快。时间上涌现出4次高潮,特色农业型专业村发展数目遥遥领先;专业村的发展遵循特色农业型→工业型→其它类型,符合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规律。专业村形成和演变过程中,受企业带动、政府和能人引领、区位交通、地形、自然资源禀赋和传统习俗等共同作用,进而在村级尺度上实现规模经济-分工。(2)从河南省专业村空间结构看,中北部较为集中,西南区很少,存在“大范围分散、小范围集聚”的特征;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模式。特色农业型专业村易在传统农区(如豫东平原)产生,集聚程度越来越高,在三类专业村中最强;工业型专业村易在交通便利区产生,集聚程度次于农业型;其他类型专业村分布相对较分散。(3)以Moran’sⅠ指数测度专业村的全局自相关程度越来越高。其中,工业型最高,即工业型专业村较多县域,其相邻县域亦较多。以LISA集聚图测度局部自相关,特色农业型专业村高高集聚现象明显;工业型专业村发展的“马太效应”明显;其他类型专业村“中心-外围”结构不明显。较高区域集聚度多位于专业村发展水平不高的地域。(4)河南省专业村的集聚受技术扩散、网络体系、规模经济、政府行为等因素影响显著。专业村的数量、主导产业产值、龙头企业数量、人均纯收入对县域经济贡献明显。(5)河南省专业村发展要积极培育和壮大单村规模、夯实主导产业实力、增加入均收入、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民企业家;同时应从科学制定专业村规划、优化专业村发展环境、充分利用区域根植性、遵循规模集聚-分工等加以考虑,增强专业村实力,促进专业村集聚,达到优化区域专业村空间结构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