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双源CT血管造影技术(DSCTA)观察椎-基底动脉常见病变,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病因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1.病例资料:2008年1月~12月在齐鲁医院临床拟诊为后循环缺血的患者86例,其中男48例,女38例,年龄36~81岁,平均63岁。共研究椎动脉影像172支、基底动脉86支。2.检查技术:应用德国西门子双源CT对患者行椎-基底动脉减影CTA检查,原始数据薄建后输入到高级后处理工作站MMWP8818,联合利用仿DSA软件及二维、三维后处理方法进行影像重组。后处理方法主要有: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容积漫游等。并利用相关分级法对椎-基底动脉进行评价。其中86例拟诊VBI的患者中32例2周内同时行DSA检查。结果1.DSCTA检查结果:86支基底动脉83支均未见异常,3支局限性狭窄。显示椎动脉172支,56支椎动脉CTA检查未见异常。116支异常椎动脉中,局限性狭窄65支,其中粥样硬化斑块所致55支,颈椎增生压迫所致10支;闭塞2支;迂曲39支;先天变异16例;多发性大动脉炎2例;锁骨下动脉盗血1例;椎动脉瘤2例。部分椎动脉合并两种以上病变。2.DSA检查对照结果:32例2周内同时行DSA检查的患者,64支椎动脉的DSA诊断结果中,无狭窄22支(34.4%),完全闭塞2支(3.0%),不同程度狭窄40支(62.6%)。CTA与DSA检查完全符合的52支(81.30%):偏高9支,其中轻度狭窄1支,中度狭窄6支;偏低3支,中、重度狭窄分别为2支和1支。以DSA为金标准,狭窄率≥50%和≥70%,CTA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91.7%、92.3%,特异度90.0%、96.1%,阳性预测值84.6%、85.7%,阴性预测值94.7%、98.0%,诊断符合率90.6%、95.3%,Kappa值分别为0.803、0.859。结论1.双源CT血管造影具有Neuro DSA处理软件,联合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可以轻松得到去骨的纯血管影像,去骨、非去骨重组图像与原始横断位图像相结合,是观察椎-基底动脉形态学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2.双源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能真实反映椎动脉狭窄的程度以及狭窄范围,了解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及椎动脉与周围骨性结构的关系,对椎动脉狭窄的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尤其对不同原因所致的椎动脉狭窄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大的优势。3.双源CT血管成像及处理技术简易、省时、无创、安全,结果全面可靠,可作为临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