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角度探讨文学作品中英语词汇及其隐喻意义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8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先对传统的隐喻研究作了简单的回顾,引出隐喻研究的认知观。隐喻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的一部分,主要包括Lakoff等人的概念隐喻研究,该理论揭示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认知现象,是人类用某一领域的经验来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是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投射,通常是从人们比较熟悉的具体的源域投射到一个不熟悉的、抽象的目标域之上。 传达意义是语言最基本的功能,因此对英语词汇意义的研究成为英语词汇学领域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项任务。研究词汇的意义有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其中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探索词汇的隐喻意义对作者来说是一个尝试,本文立足于这一点,以《从认知角度探讨文学作品中英语词汇及其隐喻意义》为标题做些分析。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意义”这个东西产生于某个特定境况下人类自身的经验,这个意义的产生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人类的大脑能够识别此意义所指代的目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它是人类将某一个领域的经验用来认知和理解另一个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莱考夫和约翰逊(1980)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当中对隐喻作了详细论述,指出隐喻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从认知的角度来说隐喻是至少涉及两个领域的一种意义转移现象。他们指出隐喻的精髓其实就是借助一个概念去理解另一个概念。我们通常会使用自己比较熟悉的、具体的源域去理解我们不熟悉的、抽象的目标域。通过这种认知性思维过程,许多词汇的隐喻意义就变得比较容易理解了。词汇隐喻意义的获得需要借助认知这个媒体将抽象的语言符号与实际所指结合起来。由此可见,认知角度下英语词汇的隐喻意义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 本文将在前面两个章节里介绍一些相关的理论,如认知科学的本质及来源,认知科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精髓,认知科学的分支——认知语言学的诞生,还有认知语言学的经验观等等;在第三章里主要阐述认知语言学角度下的隐喻,其中涉及到隐喻的不同定义和不同分类;从第四章开始着手于一些文学作品中词汇隐喻意义的分析与探索,有的是诗歌中的节选,有的是小说或演讲稿的节选;在最后的结论部分指出,本文所作的一些探讨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文学作品中的隐喻这一语言现象,并为英语词汇的教和学指出了一条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大规模测试会对教学和课程产生影响,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语言教学中的“反拨效应”。文献资料表明,测试的“反拨效应”是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在阐释“反拨效应”与语言教学和教师
目前,工业化发展越来越依靠产业的发展而提升,产业发展逐渐形成的产业集聚区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发展平台和空间载体,工业化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推动着城镇化的发展水平,文章对
菲·维尔登(1933—)是一位颇受读者欢迎的英国当代女作家,她创作于1983年的小说《女恶魔的生活和爱情》讲述了一个身形巨大、笨拙丑陋的女人的复仇故事。这是一部在西方极受
<正>【开栏寄语】国家之兴,要靠人才。人才之兴,要靠教育。教育之兴,要靠教育家。教育家的成长,必须深深根植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沃土。我们亟须重塑教育家精神,树立教育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中国外语教学中仍十分流行,教师总是把较多的注意力放在语言形式的准确性上,而忽视了对语言的正确使用。结果,当学生和西方人交流时,经常会发生对外语的错误
与计算机、通信、生物等高新技术产业相比,铁路是传统产业,更需要通过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来获取新的发展动力,保持发展的活力。接触网检测技术亦是如此,需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片状铝粉具有较高的径厚比、二维平面结构、良好的屏蔽效应以及特殊的随角效应,使之广泛应用于达克罗涂料、高档汽车面漆、涂料、油墨,印刷等行业。但是由于国外技术领先的一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而言的,是我国三级课程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因地制宜,由内部人士共同参与编制的适合本校情况的课程。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校本课
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国际经贸地理、经济地理学及国际经济学等理论和方法,并基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背景,对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经济合作进行全
武器装备采购质量管理是武器装备采购方对装备需求论证、生产竞标、装备制造、监督、激励和评价等过程加以控制来提高装备质量的行为,这一行为的基本特征是复杂性。针对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