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机冷却系统平衡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1000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却系统作为装载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维持发动机,液压系统以及传动系统的热平衡温度,保证整机在最佳状态下工作。然而在复杂工况中,冷却系统往往会出现高温问题,而且已经成为影响系统及零部件可靠性和整机作业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文以某型号轮式装载机为研究对象,针对冷却系统热平衡高温问题的原因和热负荷进行了系统分析,分别采用Kuli和CFD仿真软件进行了冷却能力和流体计算,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了改进并结合科学实验对其进行了验证。利用仿真软件进行对改进前期评估的方法,不仅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优化了产品开发流程,并为新机型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针对装载机冷却系统热平衡问题开展的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  1、系统总结了传热学基本理论,并以此为基础详细介绍了装载机典型热源和热负荷,同时介绍了散热器散热原理及分类,为研究装载机冷却系统热平衡问题及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2、以散热器性能曲线为基础,通过Kuli计算分别获得了改进前以及改进后的冷却性能,结合产品开发进度及成本,以仿真结果为基础提出吹风式改为吸风式的改进,同时改进了散热系统单体的结构与整体的布置方式。采用供应商对散热器单体的优化性能数据,通过STAR-CCM+对整机冷却系统进行了传热和流体计算,不仅得到了空气的速度、温度和压力分布,同时获得了装载机满负荷下的冷却性能,防冻液和液压油LAT(极限环境温度)分别提升8℃和9℃。从仿真结果分析,改进后吸风式冷却性能比目前吹风式有较大提升。  3、结合客户使用的典型工况,采用室外Y型作业进行冷却性能等效试验。试验结果显示防冻液和液压油LAT分别提升了9℃和13℃,与仿真结果基本相近并且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新课程背景下中考政治实行闭卷考试,主要重视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有效复习已成为师生共同面对的问题.本文就结合笔者这些年的
本文在简要分析海南省地质地热背景的基础上,对龙沐湾地热区地下热水的水化学成分、δ18O和δD值、14C同位素等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Phreeqc程序进行了矿物平衡分析,采用Aquac
我国山地面积占总国土的三分之二,同时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地震是促使斜坡失稳,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一个主要因素。2008年发生的5.12汶川大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山河改色,给灾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对强震作用下斜坡的变形破坏机理以及斜坡动动力响应规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以“5.12”汶川地震背景、震区基本地质环境为基础,本文对均质岩质斜坡
本文以一款指环式条码扫描器为例,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有限元法、有限体积法以及试验手段对扫描器的结构进行仿真和测试,并根据仿真和测试的结果对结构进行优化。论文中首先介绍了条码技术和条码扫描技术的发展历史以及国内外的现状,并对论文中使用的有限元法做一介绍,同时阐述了指环式条码扫描器的环境测试要求以及对结构设计提出的挑战。接下来使用有限元法对扫描器扳机进行疲劳分析,从仿真方面先对扳机的疲劳性能进
乾安地区构造位置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长岭凹陷的中部和东北部,主要包含乾北地区、乾安油田老区和大情字井油田。乾北油田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长岭凹陷乾安次凹
钻进强研磨硬脆地层时,金刚石钻头的工作环境比钻进一般普通时的工作环境要恶劣,钻头经常出现掉组、剃光头、寿命短等现象而使施工周期延长,勘探成本增高,经济效益明显下降。
面对现在的机械行业,市场对相关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地变化,产品也就必须适应需求的变化,进行频繁的更新。然而产品的设计研发过程中要产生相当庞大的数据信息,只靠人工管理是不可能的,所以就迫切的需要一套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简称PDM)系统来对设计研发过程进行管理,帮助设计人员快速高效的完成新产品的设计研发。近年来,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国内不少大型企业中用
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一次能源,其产量的多少对国家的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加大“三下”压煤的开采力度以及对边角残煤的回收利用,使占用的耕地面积尽可能减少,最大
多年来,小管径工程管道的管内检测、防腐及维护等作业一直受限于管道机器人驱动技术的落后而难以自动进行,其主要原因在于人们还没有打破传统管道机器人单驱动截面、三支撑径
随着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发展,纳米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国防等领域。针对纳米器件的三维操作与装配,目前主要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Atom Force Microsc